1997年我在《試論競技釣鯽法——漂的標點與漂的語言》一文中介紹過浮漂的“上調法”(見中國釣魚)1997年4-6期)。

隨著競技釣的快速發展,並通過近幾年的反復實踐驗證,發現浮漂“上調法”在復雜多變的競技釣比賽中已顯落後。另外這種調釣方法,由於當時在文章中介紹得過於簡單,造成不少讀者在理解和使用上的不便,為此我深表歉意。

這篇《浮漂的使用》,1997年年中就已完稿,但總是覺得不把牢,對自己提出的某些理論觀點,總想在實踐中多檢驗檢驗,生怕有錯而誤導了廣大讀者,所以遲遲未敢發表,如今呈獻給讀者的,是經過我三年的反復實踐和驗證,在原稿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修改後的產物。但也保不齊有錯的地方,如讀者為我指出錯誤,將不勝感激。

《浮漂的使用》一文,是我從近五年的休閑實踐和競技比賽實戰中總結、歸納出來的,文中介紹的有關浮漂的使用機理和原則及調釣方法,既適用於競技釣鯽比賽和平時的訓練,也適用於休閑釣鯽、釣鯉。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把浮漂的“調”與“釣”緊密而有機地結合起來論述,盡量減少單純性理論和避免教條性公式。

本文貫穿一種思想,就釣魚運動而言:釣有法,而無定式;勝在應變,敗於教條。

文中要重點介紹的“全方位差調釣法”,總結了“調四釣二”、“垂直歸零釣”、“上調法”、“調幾釣幾”等等多種調法的優點,並吸取了傳統釣中的“底墜兒”、 “活墜兒(跑鉛)”的某些長處。把浮漂從以住較窄的調釣空間引向更為寬廣的調釣範圍,使一支品質優良的浮漂,通過釣手的挖掘和發揮,能表現出更大的威力。

為了便於釣手通過學習和比較,能掌握更多的浮漂使用原理,本文結合了在釣界有爭議的一些觀點,和容易讓釣手產生錯覺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和評論,對錯與否,有待廣大讀者和釣手的評斷。

另外在引證和分析過程中,難免涉及到某些作者和釣手的觀點,如有得罪,請多多諒解。

原理是基礎

浮漂是釣魚人的重要武器,小小的浮漂寄托了釣魚人所有的希望和夢想。浮漂用得好,希望實現,夢想成真;用得不好,小小的浮漂記錄下的只能是失望和煩惱。

要想學會使用浮漂,必須先要掌握浮力的基本原理,了解浮漂的物理特性,並能要浮漂的實際使用中運用這些原理和特性。多數釣魚人對浮力的了解,一般是從書上學到的較為單純、獨立、專項的平面知識,而釣魚浮漂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項要考慮多種外在因素變化的“互聯立體工程”,忽略了其中一種因素的影響,就可能導致漂調得不準,魚不上鉤。缺少理論基礎的釣手,在調漂施釣中,經常是顧了這頭,忘了那頭,今天搞明白了,明天魚口一變又糊塗了。

因為垂釣時看不見水下,浮漂的調釣是一種半暗箱式的操作,對不懂原理的人來說,想弄清楚線組在下沈過程中和在水底的狀態及變化確實很難。有些釣手只有靠猜測來判斷,然而現實同猜測之間有時往往是有很大差距的。

也有人認為不就是釣魚嗎,什麽浮力重力的,操那份心,傷那個神幹嗎?會調四釣二不就行了。然而,現實是“殘酷無情”的,會調四釣二,卻總釣不好的釣魚人並不算少;一場比賽結束了,才發現雙鉤一直是離著底的選手也不乏其人;而釣著釣著,浮漂自動升起一目兩目,讓一些老釣手至今疑惑不解的事,同樣是屢見不鮮。

常有人問我“調四釣二改釣三目時,為什麽浮漂向上推了三四目擊,示標才升到三目呢?”認不這太不可思議了,實在是令人費解。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不懂浮力和重力之間的平衡方式,調漂時又看不見水下發生的變化,必然是一頭霧水好幾載。

有人說浮漂的假動作害人。其實,不懂浮漂的使用原理才是最害人的。

要想學會競技釣調漂法,必須先弄懂與調漂施釣有關的浮力、重力、加速度、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二力平衡、力的合成、質量、密度、水的阻力、水的表面張力等等物理方面的概念和知識,否則,即使學會了調漂的方法,也只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照貓畫虎,在魚情、水情發生變化時,無法主動應變,總處於被動的地位。

當你通過學習,了解了浮漂的浮力和重力之間,是通過自身的調整,最終達到平衡的一種等量互動、相互製約的關系之後,就能輕松地理解下面將要介紹的“全方位級差調釣法”。一旦掌握了這種調釣法你就會覺得調漂不再神秘、復雜,不再那麽煩瑣,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垂釣需要隨時而簡便地修正浮漂的“調目”和“釣目”。

不過,學會了一種調漂的方法,對競技釣手而言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釣魚調漂,各有高招。競技釣手必須博學廣納,集眾家之長為己所用。要知道,釣魚不易,釣競技池的刁滑魚就更不易了。

平衡是起點

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是: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如果浮力大於物體的重力,物體上浮到露出一定體積為止;浮力等於重力,全部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懸浮在液體中不動;物體的重力大於浮力,物體下沈到底。

浮力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及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浮漂能浮於水中,是因為製作浮漂的材料密度小於水的密度,入水後它的重力小於水對它產生的浮力,所以浮在水面,浮漂在未浸入水中之前不顧在浮力,只是一個能產生浮力的浮休體。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