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雨天施肥。雨天水體中浮遊植物光合作用不強,對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較差;雨天水量較大,施肥的有效濃度會降低。
二忌悶熱天施肥。天氣悶熱時,水中溶氧較低,施肥後水中有機物耗氧量增加,極易造成魚類因缺氧而浮頭泛塘。
三忌高溫季節施肥。魚塘施肥宜在每年4月~10月,水溫在25~30℃的晴天中午進行。水溫超過30℃時,應停施、少施肥料。
四忌渾水施肥。水體過分渾濁,說明水體中黏土礦粒過多,肥料的部分離子易被黏土粒子吸附固定、沈澱,遲遲不能釋放肥效,從而造成肥效損失。
五忌在魚攝食不旺或暴發魚病時施肥。在魚攝食不旺時施肥,由肥料培育的大量浮遊生物由於不能被魚及時利用,易敗壞水質;暴發魚病時,魚體抵抗力減弱,若銨態氮肥施用較多,易使魚中毒。
六忌固態化肥幹施。固態化肥幹施,肥料在水面停留時間較短,易沈入水底,影響肥效。一般在施用固態氮、磷肥時,應將其溶解後兌水全池潑灑。
七忌化肥單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魚類易消化的浮遊生物。浮遊生物吸收營養一般要求氮、磷、鉀的比例為4∶4∶2,如果單施某種化肥,就會製約肥效的充分發揮。
八忌盲目混施。並不是每種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如施用生石灰後,最好等10~15天後再施過磷酸鈣,以免降低肥效。
九忌一次施肥過多。過量施用銨態氮肥,會使水體中氨積累過多,造成魚中毒;過量施用有機肥,則會使水體中有機物耗氧量增大,容易造成魚類缺氧泛塘。所以施肥時,切忌一次施肥過多,一般要求3~5天施追肥一次。
十忌施肥後放走表層水。肥料施入水體後,經過一系列的理化反應,一般3天後才能被浮遊生物充分利用,浮遊生物的種群一般均勻分布在水體表面的1~2米深處。如果施肥後放走表層水,則會降低肥效。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