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地區,面積超百畝的養殖場就屬於“上規模”。在中山市黃圃鎮,黃明佳承包的魚塘卻多達1400多畝。40歲出頭的黃明佳依靠工業收獲“第一桶金”,2008年,他先後投入3500萬元創建水產養殖公司,在農業領域開始新一輪創業。如今,其水產品年產量達4000噸,產值超1億元,成為中山市農業龍頭企業。
工廠主“轉彎”做農夫
黃明佳是順德容桂人。開工廠掘到“第一桶金” 後,黃明佳適時“轉彎”——來到中山承包了黃圃鎮橫石圍連片水塘,創建中山市西江水產研究養殖有限公司,立意另辟基業。黃明佳先後斥資數千萬元,將零散的小池塘養殖區改造為連片的現代漁業園區。
在品種選擇上,黃明佳沒有養大路貨。他借助珠江水產研究所、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等技術力量,走高產、高效、優質、低耗的養殖之路,探索出一塘多魚混養、立體養殖等新模式。2010年,他選擇西江魽 與加州鱸魚為主養品種,混養仙骨大頭魚、廣東魴、鯪魚等。據他介紹,西江魽 是雜食性底層魚類,加州鱸為肉食性中層魚類,仙骨大頭魚為濾食性上層魚類,廣東魴為草食性上中層魚類,鯪魚則刮食池底藻類。混養這幾個品種,能減少病害,進而減少投藥。
當年,黃明佳創下了年畝產量3260公斤,年畝產值10.37萬元,年畝利潤5.96萬元的佳績,一炮走紅,讓業界稱羨。
敢嘗“頭啖湯”,敢養新品種
經過幾年擴建,如今黃明佳把水塘承包面積擴大到1450畝,池塘有115個,養殖的魚類品種約20種。一有機會,黃明佳便四處尋找新品種,嘗“頭啖湯”。
近兩年,黃明佳從湖南、廣西、黑龍江等地嘗試引進了花錦鱔、牛尾巴、巖原鯉、斑桂、雜交鯰等新品種,很多品種是首次引進中山,或首次在中山進行大規模養殖。如黃明佳引進的70萬尾牛尾巴,與西江骨魚混養,3年上市,畝產達1500公斤,賣出價高達50-140元/公斤,成本僅為26-30元/公斤,利潤遠高於其他品種。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