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刀"有價無魚"瀕臨危機 不足一兩重至少1300元/斤 圖

春潮迷霧出刀魚”,作為春季最早的時鮮魚,江刀價格已比剛上市時翻了一倍。“天價背後是刀魚的生存危機,刀魚不能再走鰣魚的老路子了,拯救刀魚應全面禁捕。”市人大代表馮正初呼籲。

市場探訪

江刀有價無市,瀕臨危機

半月前,刀魚初上市,價格走低,是去年的三分之一。記者昨天了解到,如今刀魚價格有所走高,即使如此,也是有價無市。記者走訪市區部分水產批發市場和部分賓館飯店了解到,目前,真正的長江江刀流入揚州市場的很少,市場上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

“幾天前曾收到4條江刀,每條不足1兩重,花了700多元。”荷花池農貿市場一位水產攤主透露,不足一兩重的刀魚至少要1300元一斤,一兩重以上的江刀今年還沒有見過。

“江刀需要提前預訂,不能保證能買到。”揚子江路一家飯店負責人老張透露,至於價格肯定要比半月前有所上漲,具體價格需要訂到才能知道。他透露,現在不少飯店的刀魚都是湖刀,味道遠不如江刀,價格也更便宜。

記者了解到,如果市面上出現江刀,不論大小都會被一搶而光。這一情形使得江刀瀕臨生存危機。

業內人士

刀魚產量一年不如一年

市場上,刀魚多出現在高檔的酒店,一般市民是難得一見了。

“很多人對刀魚的認識不全面”,亞運大廚王峰介紹,刀魚屬於洄遊型魚類,在大海內成長到性成熟之後,從淺海溯長江而上,從入海口到揚州瓜洲這一段稱之為刀魚。

據了解,刀魚到達長江靖江段時,身上的鹽分基本淡化,身體也長肥,魚肉最為鮮美。“令人奇怪的是,

刀魚過了瓜洲,此時的刀魚又有了一個名字,叫鱭魚。鱭魚跟刀魚相比,味道大變,身價跟著大跌。”王峰在感到不解的同時認為,刀魚口味最好的季節是在清明節前,這也使得入海口至瓜洲段的刀魚價格高,也帶來過度捕撈。

王峰表示,刀魚的產卵周期為兩年,所以有一種說法叫“大小年”,可如今的產量一年不如一年,可以預見今年的產量還會下降,“魚越捕越小,能在瓜洲段捕到刀魚已經不常見了,捕到二兩重以上的刀魚更是不尋常了。”

代表呼籲

拯救刀魚應該全面禁捕

“產量下降會導致價格走高,價格走高又會引來漁民追捕。”馮正初擔憂,惡性循環何時了?

據馮正初調查,很多漁民為了追求產量,開始往入海口捕撈,唯有入海口才會帶來一定的捕撈量。由此可見,刀魚瀕臨絕種,在暴利驅動下,漁民依然在濫捕“魚子魚孫”,這種情形實在令人擔憂。

馮正初查閱資料後向記者介紹,長江鰣魚,上世紀50年代中期江陰年捕撈量為474.7噸,1983年銳減為2.5噸,之後銷聲匿跡。“據說江陰最後一次看見野生鰣魚是在20年前。”

“長江刀魚,1987年江陰的捕撈量有106噸,2009年僅0.82噸,今年目前連50公斤都不到。野生河豚也已很難見到,只能看到人工養殖的。”馮正初認為,鰣魚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刀魚的明天。

馮正初疾呼,我們應該從鰣魚消失的原因中汲取教訓,拯救刀魚應該全面禁捕,這不僅是為了保護“長江春鮮”,而是為了保護一個物種。“現在已經到了禁捕刀魚最緊要的關頭!”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