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往西湖漁亭跑的老主顧們,最近發現,西湖鯽魚幾乎絕跡了。

“楊柳青,斷魚腥。”清明前後,也是西湖漁亭的漁夫們最辛苦的時節——魚兒躲進水草叢中產卵,捕魚量下降三成。

“相對於包頭魚和白鰱,鯽魚體積小,最靈活也最聰明,所以很難抓上來,市民想要吃到自然不容易了。”漁老大說,不過只要耐心等上一個月,等魚兒產卵期一過,捕撈量一上來,大家就又有口福了。

記者也走進菜場裏頭逛一圈,發現普通魚塘魚兒也少了,價錢小小飄了紅,略漲。

西湖漁亭

捕魚量下降三成

昨天上午8:00,西湖漁亭老董歸漁,一邊收網一邊嘆氣:“比平常日子多放三四網,魚倒只有兩三百斤……要不是在清明這段時間,這樣的工作量,1千斤魚都打上來了。”

老董們劃船到湖濱三公園附近打漁,一般選擇離岸比較遠的水域——水深、水草少,漁網不會被纏住、扯破。“正因為要遠離水草,所以捕不到魚。”老董說,柳樹抽芽的時候,正是春汛季節,魚的繁殖期,魚會離開原來的活動區域,捕魚難度大幅度提高。

魚兒產卵,或跑到上遊,或躲進水草。西湖的上遊和下遊並不明顯,所以魚大多是躲在水草裏產卵孕育下一代,這也是這些小動物能繁衍生存那麼多朝代的原因之一吧——再厲害的漁夫,遇見濃密糾纏的水草,無處撒網,只能望魚興嘆了。

老董昨日只送90斤魚到東山弄菜場,其余都送貨到樓外樓。

老董說,包頭魚和白鰱是這幾日收獲的主要品種,鯽魚最聰明,這幾日是很難捉到了:“總體捕魚量下降三成左右。想要吃上西湖裏的鯽魚,得再等1個多月吧,要過了繁殖期。”

雖然魚不多,價格倒沒漲,包頭魚10元每斤,白鰱5元每斤,鯽魚若零星有幾條,是15-20元每斤。

淡水魚價格小幅上漲

吃螺螄正當時

不過,東山弄菜場的普通魚攤兒,價格倒微微上漲。

“白鰱原本每斤3.5元,現在4元每斤。”攤主老王說,漲價的都是淡水魚,基本上漲價幅度在每斤0.5元到3元左右。

本鯽魚平常只要10元一斤,現在要賣到12元,還是難覓蹤跡;市場裏的包頭魚原本7元每斤,這幾日也賣到8-8.5元;淡水蝦的價格變動較大一些,原先50元一斤,現在60元每斤。“不少老主顧,問問價格,就吐吐舌頭走了。”

三塘農貿市場裏,一位大媽一邊挑鯽魚,一邊嘮叨,“這魚嘎貴的。”魚老板一臉無奈,“再便宜我就要虧本了啊。我進價都要10元一斤,只賣你12元。”

大媽咕咕噥噥著買下了這條魚:“清明螺,賽只鵝。再漲,就吃螺螄,不吃魚。”清明正是螺螄肥美的季節,只要5元錢就能買到一斤剪好的螺螄了。

魚價何時回落?業內人士預測,過了清明,不出一個月,魚的價格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回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