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點左右,鹹祥橫山村的兩位船老大,驅船來到象山港大橋附近海面,在區農業執法大隊協查員的指揮下,將兩條江豚放歸大海。
這段時間,鹹祥漁民正在大規模捕撈象山港馬鮫魚。昨天中午12點30分左右,有著30年捕魚經驗的漁民夏明春,在陽龍山附近水域進行捕撈作業時,發現網籠裏進來兩個“大家夥”,正在紗網間拼命掙紮。網籠很重,一個人根本提不起來,他連忙招呼同船的夥伴一起幫忙把它們拉上船。這時,夏明春等人當場認出:“這是江豚,屬保護動物。”
被誤捕的兩條江豚,大的有一米多長,近80斤重,小的也有40多斤。雖然那條大的左鰭和尾鰭有淺度的刮傷,皮膚上帶有一些血跡,但狀態總體上還算不錯。
夏明春立即撥打了110報警電話,並向區農業執法大隊協查員趙建成進行反映。20分鐘後,趙建成和派出所民警趕到了橫山碼頭。此時,夏明春的漁船已經提前返港靠岸。夏明春和同伴顧不上吃飯,一直守候在江豚旁邊等著工作人員前來。
“運氣不錯,今天天氣不熱,沒有太陽暴曬。”趙建成說,對於江豚來說,放生之前,保濕最重要,如果碰上酷熱天氣,就要不斷地往它身上澆海水,否則,江豚皮膚一幹就會死。
經過商量,大家將放生的地點選在了象山港大橋附近海域:“太靠近灘塗,海水比較淺,不適宜放生,容易造成擱淺,所以必須在水稍微深一點的地方。”
行船過程中,趙建成一直囑咐夏明春不要讓江豚側臥。放生時,也是兩個人一起將江豚腦袋朝下放入海水中。“抱江豚起來的時候,不能背朝下,否則江豚就會難以呼吸,還有江豚的身體長時間側臥的話,內臟就有可能因擠壓受損。”趙建成說。
據了解,江豚被稱為“活化石”,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最有特點的是它標誌性的微笑。目前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漁業專家表示,近幾年,隨著海洋環境改善,象山港海域比以前更加適宜江豚生存,江豚在這一帶的活動頻率增多。值得欣慰的是,當地漁民保護野生的意識也日漸增強,一旦發現誤捕或非法買賣江豚事件都會及時向執法部門舉報。
“最近不到一周的時間,我們已經成功放生了8條江豚。”趙建成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