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禁漁期魚兒正產卵 電魚者肆掠 可惡
浙江紹興:禁漁期魚兒正產卵 電魚者肆掠 可惡 漁政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同時希望市民提高生態意識,共同保護水鄉澤國
紹興是魚米之鄉,水產豐富。4月1日到5月31日是紹興外蕩水域一年一度的禁漁期,這時正是魚兒產卵、繁殖和生產發育的特定時期。然而不少人無視“禁漁令”,他們忙著用電捕魚,捕得的魚或做下酒菜或出售賺外快。由於電魚者流動性大,且相關法律法規震懾不足,整個紹興縣電魚現象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紹興縣轄區內有水域面積5萬畝,針對電魚現象,禁漁期漁政監管人員放棄休息日,嚴查各種違規捕撈行為。無奈人手有限,電魚現象依然屢禁不止。對此,紹興縣漁政站工作人員認為,野生魚類資源日顯珍貴,電魚將對野生魚類的成長繁衍產生破壞性的打擊,他們希望有電魚行為的市民珍愛野生魚類資源,共同維系紹興魚米之鄉生態平衡。
專業人士呼籲 成立民間護漁協會
禁漁期電魚等非法捕撈現象頻發,令很多愛心市民為魚類生態環境的破壞而感到惋惜。
早在4月7日,就有市民在網上發出帖稱,近來在小區附近的一些攤販處發現,小魚苗居然也上市了。比如小鯽魚,只有兩寸長、一寸寬的樣子,一只臉盆裏可以裝很多。據說是從瓜渚湖裏抓來的。他認為,現在是春天,漁政部門應該下加大監管力度,如果魚苗春天都抓完了,那麼以後就沒有了,這會導致瓜渚湖的水質下降。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電捕魚對生態環境會產生傷害,特別是對魚類資源將形成毀滅性打擊。一方面魚子魚孫不分大小都會被擊死擊昏,即使蘇醒了也會喪失生育能力,電死的魚兒如果沒有被打撈起來,會在水中發臭,破壞水體。此外,蝌蚪等水生動物也會受到打擊。陳國土也告訴記者,他們曾做過試驗,魚被電過之後,脊椎都斷了,即使日後身體長好了,整個魚身也是歪的。
作為一名水面承包戶,徐關榮明顯感覺到現在野生魚類資源越來越少了。他說,過去常可以看到一斤多的鯽魚,但是現在越來越少見。
面對電魚監管中的困難,作為魚米之鄉的紹興縣,該如何應對呢?對此,陳國土表示,下一步,漁政部門將繼續加大執法巡查,進一步打擊電魚、地籠等捕撈違法行為,一旦有電魚等非法捕撈行為被查獲,將依法予以嚴處。同時,也希望市民提高漁業資源保護的意識,遇到電魚等行為及時向漁政部門反映。
平時經常可以看到,大人帶著小孩一起電魚,捕到小魚後孩子在一旁樂。陳國土認為,這種行為給孩子灌輸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讓孩子以為電魚是合法行為。殊不知,電魚將對生態產生嚴重的沖擊,破壞得是整個生態的平衡,小孩子接受了這種錯誤觀念,無益於魚類生態保護。
也有專業人士認為,紹興縣可以成立相應的漁業資源自治保護協會,利用全社會的力量來保護漁業資源。協會可以由漁政部門、鄉鎮、公安、社區、漁民以及市民等群眾共同組成,一旦發現電魚等非法捕撈行為,協會會員可以及時向漁政等主管部門反映,為執法監管提共詳細線索。
禁漁期電魚現象愈演愈烈
4月15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瓜渚湖裏有人在電魚,並且還附上了一張電魚人正在捕魚的照片。照片中,一名中年男子背著一臺電瓶設備,手上拿著兩根竹竿插入水中正在電魚。帖子一發出來,不少網友紛紛回帖。有網友指責其“破壞生態平衡”,還有網友稱屢禁不止,也有人認為主管部門管理形同虛設。
當天下午,面對網友的質疑,紹興縣城管辦進行了回復。城管辦回復稱,針對在瓜渚湖周邊水域存在有電魚等違法行為,紹興縣漁政站派駐城管辦的漁政人員已在白天和夜間會同城管、公安、漁政三家聯合開展執法整治活動,近十天已查獲電力捕魚10起。
瓜渚湖邊時有電魚行為,鄉鎮河道電魚更是泛濫。吳先生家住柯巖農村,前兩天村裏的小河裏,他就看有人在電魚。有外地人背著一個電瓶,穿著一雙雨鞋,拎著一個水桶,行走在河岸上,用一個海抖在水裏劃動著。還有本地人從家裏拉出一根長達百米的電線,纏繞在一根前端裝有海抖的竹竿上,在水裏慢慢地劃拉著。
陶堰鎮區域內汙染企業少,水質也相對好些,電魚者就更多了。陶堰鎮南花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關榮告訴記者,這兩天,他所在村裏的小河道裏電魚者確實不少,有時一到傍晚,一條小河前來電魚的人不下三四撥。4月16日晚上12點,竟還有電捕者在他承包的魚塘裏偷魚,他趕出去抓捕。由於對方劃著小船前來電魚,等他趕到現場時早已不見了蹤影。
甚至山區的溪溝裏也可以看到背著電瓶電魚的人。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前兩天,他去平水山裏踏青,在一條溪溝裏就看到了兩個人各自背著一個電瓶在電魚,看樣子“收獲”不少。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