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四舍河入海口發現罕見松江鱸魚 曾瀕臨滅絕 圖

即墨溫泉鎮四舍河入海口捕到的松江鱸魚。

4月27日,即墨溫泉鎮村民在四舍河河入海口處打撈上幾條模樣奇怪的小魚,經專家鑒定這些怪魚正是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的松江鱸魚。據了解,因為該魚生存條件對水質要求苛刻,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環境汙染,該魚種瀕臨滅絕,能在自然水域發現實屬罕見。水產專家溫海深介紹,自然環境特別是水質的改善是松江鱸魚重現的主因。

溫泉鎮入海口捕上怪魚

“我從小就跟著大人在河裏海裏捕魚撈蝦,但從來沒見過這種怪魚。”今年30歲的即墨溫泉鎮村民張復寧雖然不是一個職業漁民 ,但由於受父輩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只要有空就到附近水域捕魚 ,說起打撈上怪魚一事,張復寧仍顯得頗為激動。

4月26日夜裏,張復寧和幾個夥計帶上漁網到村外四舍河入海口附近捕魚,在拖網上來後發現裏面有幾條十幾厘米長的小胖魚 ,由於天色較暗,張復寧捧著一條來到路燈底下一看,結果嚇得差點把魚扔到地上。

“這種魚我們從來沒見過,頭是三角形的,嘴巴也很大,頭後面身子兩邊還長著一對小翅膀,背上全是黑褐色的斑點。”張復寧小心翼翼地把這幾條魚放進桶裏提回了家。

問遍全村都說沒見過

次日一大早,張復寧便在村子裏四處打聽,尋找認識這種怪魚的人。結果問遍整個村子的老人,都沒有找到一個確定的答案。“我這是在河流入海口捕撈上來的,我們這邊水域產什麼品種的魚老漁民都清楚,但見了這條魚後都不認不出來。”張復寧說。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時,養在桶裏的幾條怪魚先後因不適應新環境死亡。“我琢磨著也不能浪費了呀,幹脆烤烤吃了算了。”張復寧說,自己“冒險”把魚放到炭火架上烤了一條,“發現肉質相當鮮嫩,腥味很小。”

專家鑒定為松江鱸魚

27日下午,記者將拍攝的怪魚照片展示給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專門研究魚類遺傳育種的專家溫海深教授。溫教授看後告訴記者,這是松江鱸魚。

據溫教授介紹,對島城市民來說,鱸魚多指餐桌上常見的俗稱“寨花”的海鱸。但實際上,與黃河鯉魚 、松花江鱖魚、興凱湖白魚並稱我國四大名魚的卻是鱸魚中的松江鱸魚。因魚肉無刺,味道鮮美,被康熙譽為“江南第一名魚”。

“在自然水域發現松江鱸魚很罕見。”據溫教授介紹,最近幾十年來,隨著鱸魚生長環境的汙染,加之後來興建的水利設施增多,影響了松江鱸魚的洄遊路線,享有盛名的松江鱸魚幾近絕跡。目前,松江鱸魚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說明近海水質提高”

為了挽救這種瀕危物種,也為了讓這種美味重回老百姓餐桌,中國海洋大學等海洋水產類科研高校院所一直致力於松江鱸魚的人工繁育工作,2011年3月份溫海深教授的課題攻關小組就利用人工繁殖技術成功繁育出3萬尾松江鱸魚魚苗。

據溫海深教授介紹,作為一種洄遊魚類,松江鱸魚對水質、水溫、水流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不同生長周期對水質的鹽度更是有不同需求。青島的大沽河口因自然條件優越,曾是松江鱸魚的“樂土”,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過度捕撈和環境惡化,松江鱸魚幾乎從青島水域消失了,國家也把它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即墨溫泉水域此次發現松江鱸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自然環境尤其是水質條件的改善。溫教授說,2012年春季以來,有科研人員在膠州灣水域發現該魚種,而此次發現地為黃海海域,說明青島近海水質有了很大提高,具備該魚產卵和洄遊條件。

每條重不超過2兩

溫教授告訴記者,待松江鱸魚人工繁殖條件日臻成熟後,會將一部分育苗放歸野外,隨著野外水域環境的改善,野外松江鱸魚數量也將得到顯著提高。“松江鱸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只有野外存活數量達標後,經國家審批通過才能銷售,照進度來看,應該不會很久了。”溫教授說。

溫教授還告訴記者,養殖松江鱸魚在南方部分地區早已經出現在高檔海鮮酒樓的餐桌上了,但由於產量低成本高,價格高居不下。據了解,南方一斤松江鱸魚賣到2000元左右,溫教授說,由於成熟的松江鱸魚個體較小,每條最多不超過2兩,這樣換算下來,一條二兩重的松江鱸魚得400元。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