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就是休漁期了。漁民今年出海捕撈賺了還是賠了?昨天,記者在黃島和即墨等地調查盤點發現,因為海洋漁業資源越來越枯竭,多數漁民已經提前歸港轉戰養殖行業。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黃島一名漁民半年出海5次,足足賠了4萬元,要不是每年國家有燃油補貼,肯定血本無歸。

探訪1 即墨鰲山衛

七成漁船沒出過海

“前幾年,過了春節,就出海捕撈了。從今年起,因為海裏沒東西,一直推遲到清明後才出海,快休漁了,算算賬不賺反賠。”昨天下午,記者在即墨市鰲山衛街道辦七溝碼頭看到,今年40多歲的漁民於誌成正在收拾剛剛捕撈上來的小紅魚。他告訴記者,本想趕在休漁期前出一趟海,看看運氣如何,可是在海上轉了4個多小時,打上來的全是一些小紅魚。因為這些小紅魚肉質太硬沒人吃,只能做蝦飼料。幾十斤的小紅魚最多也就能換100多元錢,這一趟下來錢沒賺到,反而把油錢賠了進去。

“今年一共出海10多次,賺少賠多。”於誌成告訴記者,他們村一共有100多條小漁船,有七成以上沒出過一次海,剩下三成出海次數也能數過來。許多漁民都是抱著碰運氣的態度出海捕撈,結果大部分人都不走運,淩晨出海,到中午上岸,如果運氣好,最多也就能打上來10多斤小雜魚蝦,運氣不好可能空艙而歸。“從今年4月份出海到現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共出了10多趟海,除了幾次運氣好,打撈上來的海鮮把油錢賺回來外,其余時間都是賠錢的,不到兩個月,算算賬光油錢就賠了近萬元。為了減少開支,從5月初開始,就不出海了。”於誌成告訴記者。

探訪2 即墨田橫

遠洋捕撈兩個月僅賺千元

“別看俺家有條大漁船,今年的情況格外差,出海沒幾次,除去油錢和勞務費,一個月也就能賺千把塊錢吧,說起來都沒人信。”昨天下午,即墨田橫鎮周戈莊村漁民劉紅兵提起捕撈作業來,深深嘆了一口氣說,他有一條120馬力的大漁船,過去都是到遠海捕撈,收獲還算不錯。從去年10月開始,他發現每次出海都沒什麼收獲,所以從今年開始,他將原來雇的3個船工辭掉,一個月也就出一趟海,能捕撈上來幾只對蝦和螃蟹就算不錯了。運氣好的話,能收獲幾十公斤的雜魚。有時候船跑得遠一些,用專業漁網能收獲上百公斤蝦虎等。但總體算算賬,還是不賺錢。兩個多月出了幾次海,除去油錢一共才收獲千元左右。

劉紅兵說,他算運氣不錯了,大部分漁船都賠錢。他們這一帶幾個小漁村的數百條漁船,大部分都已經不出海了,有的將船賣掉或轉讓給別人了,有的直接將船停靠在碼頭。“不出海,這漁船平時還要維護,也需要不少費用。”一名漁民說。

探訪3 開發區積米崖

3次出海賠進去7萬多元

昨天下午,在開發區積米崖碼頭西南側,記者見到了41歲的船老大肖長明,他正在和幾名夥計修補漁網。談到上半年出海的收入情況,肖長明眉頭緊鎖,長嘆一口氣。“太不理想了,今天早上剛從海上回來。算起來,今年上半年出海5次,賠進去不少錢,還不如不出呢。話說回來,凡是漁民,都想把船開出去碰碰運氣,一直停在碼頭上,也沒什麼意思。”肖長明說。

“去年還不錯,出海一年收入10萬塊錢。原本以為今年會更好,哪知卻不是這麼回事。”肖長明說,今年春節後不久,曾經有一個短暫的鱈魚汛,他和十幾個夥計出了一次海。“那次還不錯,出海5天,捕回16000多斤魚,每斤4塊錢,毛收入6萬多元,除去人工、油錢等費用,還能收入3萬元左右,算是開門紅。”肖長明說,此後3個月的時間,因為沒有漁汛,他一直沒出海。

“5月份又來了面條魚漁汛,1號那天,我就把10個夥計召集過來了,前期做了些準備工作。聽說提前出海的漁船收獲都不咋地,我遲遲未動,直到5月15號才開始今年的第二次出海。”肖長明說,那次打回4萬斤面條魚,純收入7000多塊錢。

“本以為好運氣來了,哪知我高興得太早了。從第三次出海開始,每次出海3天,只能打回萬余斤面條魚,損失慘重。”肖長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面條魚批發每斤1.2元,毛收入才15000元左右。“捕面條魚用拖網,得兩個船一起出動,每天光燒柴油就得1噸多,費用萬元左右;再加上10個夥計的工資每天3000元左右,這樣3天的費用就得39000元左右,我這3次出海,賠進去7萬多塊錢。”肖長明說,總體算來,今年上半年他出海5次,賠了大約4萬塊錢。

【調查】

海裏沒“貨”提前休漁

“海裏打不著東西,大部分漁船早就不出海了。”昨天下午,記者在即墨田橫東山頭碼頭和鰲山衛七溝碼頭看到,按時間算,正是漁船出海捕撈的時候,可是這裏卻停靠著大量的漁船,有幾條大漁船已經移到了岸上,開始維護保養,漁民也將漁網移到岸上,開始涼曬修補。

“今年沒出一次海,俺家的漁船早就擡到岸上了。”昨天下午,即墨鰲山衛七溝村漁民於大成告訴記者,他家本來有一條40馬力的中型漁船,去年下半年出了幾趟海,把油錢都賠進去了,今年幹脆把漁船擡到了岸上,想把船賣了或出租,可是看看現在海裏的情況這麼不景氣,也很少有人買或者租。

記者昨天從即墨和黃島漁業部門了解到,盡管後天就是休漁期了,但已經有上千條漁船歸港提前休漁,進入維護補網期。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海裏的資源接近枯竭,多數漁民已經提前進入休漁期,轉行搞起了養殖業。

【探訪】

多虧有補貼否則賠慘了

昨天下午,記者在開發區積米崖碼頭看到,這裏停著不少大馬力漁船。“最近漁汛不好,出海基本賠本,大約有一半的漁船寧可不出海。”在看護漁船的漁民老高告訴記者。

“幸好有燃油補貼,我有兩艘大馬力漁船,每年能補貼20多萬元,這樣總體算來,每年還能賺點,否則的話,做漁民真沒什意思了。”開發區船老大肖長明告訴記者,他們這裏的大小漁船,今年基本上都沒挪窩,每年大小船能拿到幾萬到20多萬不等的國家燃油補貼,這讓一些出海賠錢的漁民心裏有了一些安慰。

“你看到沒有,在碼頭上停著不少比較破舊的漁船,他們的主人都不是真正的漁民。這些人都是將船買來後,專門停在碼頭上吃燃油補貼的。”老高告訴記者,作為真正的漁民來講,都將出海打魚當做自己長久的事業,即便漁汛不好,他們也會時不時地出海碰碰運氣。“如果一直把船停靠在碼頭上,我們會覺得渾身不自在。”老高告訴記者。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