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奎文區的梁先生在昌邑市石埠經濟發展區濰河釣到了一條鯽魚,結果在魚肚子裏發現了一種乳白色的“怪物”,後經濰坊市漁業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專家鑒定,確認“怪物”為“日本魚怪”。專家告訴記者,“日本魚怪”是一種罕見的魚體內寄生蟲,屬外來物種,寄生在鯉魚和鯽魚的胸腔中,魚一旦被感染,會喪失生長能力,嚴重者會致魚死亡。
魚腹異物眾人都稱奇
家住奎文區的梁先生是個釣魚愛好者,6月1日,他與幾個朋友一起去昌邑市石埠經濟發展區濰河釣魚。釣了一上午,收獲不小,捕獲大大小小的鯽魚、鯉魚等幾十條。
梁先生打算在回家前先把魚殺了,回家後直接做魚湯。殺了幾條個頭較大的魚之後,梁先生又順手抓起一條十幾厘米長的鯽魚,用剪刀剖開魚肚子,竟在魚體內發現了兩只正在蠕動的“怪物”,這兩只“怪物”一大一小,呈乳白色,長相怪異。從沒見過這種“怪物”的梁先生被嚇了一跳,差點把魚扔進河裏。尋思了一會,梁先生覺得它們可能是一種稀奇的新生物,便找來礦泉水瓶,把這兩只“怪物”裝進瓶裏帶回了家。
回到家後,朋友們也都來看稀奇,但大家都說沒見過這種“怪物”。這時,梁先生更加好奇,便立刻上網查詢,發現在外地也曾有人從魚肚子裏取出這種“怪物”,它們可能是一種名叫“日本魚怪”的寄生蟲。
離開魚體仍活得很好
6月3日上午10時,記者在健康東街與金馬路交叉口西北角的辦公樓內見到了梁先生,他拿出裝有那兩只“怪物”的礦泉水瓶。記者看到,這兩只“怪物”在瓶子裏不停地爬動著。
為了讓記者看得更清楚,梁先生把兩個“怪物”倒進了一只透明煙灰缸內。在煙灰缸內,兩只“怪物”似乎更加活躍,不停地蠕動著身體。記者看到,兩只“怪物”大個的長約3厘米,寬約1.5厘米,小個的長約1厘米,寬約0.5厘米;均是乳白色,身體都呈長橢圓形,頭部很小,兩只黑色的小眼睛長在頭部兩側;從上往下看,他們的背部就像剛剛脫皮的蟬,靠近頭部位置發黑。翻過兩只“怪物”的身體,小的腹部分成好幾節,大的腹部是一個整體,光滑圓潤。兩只“怪物”均有14條腿,還有扇子形狀的尾部。
“我拿回來兩天了,就這樣放在礦泉水瓶裏,也沒餵過東西,離開魚體它們一直活得很好。”梁先生說。
外來物種莫輕易放生
這兩只“怪物”究竟是什麼?濰坊市漁業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工程師王權為記者揭開了謎底。
聽記者詳細介紹了兩只“怪物”的外形特征後,王權確定它們就是“日本魚怪”。王權說,“日本魚怪”是一種罕見的魚體內寄生蟲,屬於外來物種。它們一般都成對寄生在鯉魚和鯽魚的胸腔內,個頭大的是雌性,小的為雄性,有時也會單只寄生。產生“日本魚怪”的原因有兩種,一是魚所在的河內環境可能生成寄生蟲,二是魚母體本身就已有蟲體產生。
王權說,“日本魚怪”的生命力頑強,會影響魚的正常生長,在魚體內生成後,魚體會隨之變得瘦弱或變形,最後喪失繁殖能力,嚴重時會致魚死亡。由於北方人吃生魚的習慣較少,魚被高溫煮熟後,此寄生蟲也會隨之變性,對人不會造成傷害。
王權建議,如果市民日後再發現“日本魚怪”,不要放生回水域裏,以免寄生蟲擴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