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海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黃埠排汙口水質極差 去年海龜上岸產卵僅兩只
3日,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公布的《2012年惠州海洋狀況公報》顯示,惠州海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陸地汙染入海情況無明顯緩解,其中黃埠入海排汙口環境質量極差,水質處於劣4類;上岸產卵海龜數量呈減少趨勢,去年僅兩只上岸產卵;海洋漁業捕撈總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3日下午,南都記者實地走訪黃埠入海排汙口處的考洲洋,日夜不停湧入的垃圾滲濾液和直排,正在絞殺考洲洋29平方公裏海域的脆弱生態,而設在此處的黃埠汙水處理廠,並沒有給考洲洋的環境汙染帶來應有的減輕。
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據了解,2012年市海洋與漁業局在惠州近岸海域共布設各類監測站位37個,監測項目覆蓋水文、氣象、水環境、沈積物環境和海洋生態等共96項,累計出海110多航次,共獲得各類監測數據1萬多個。
監測結果表明,2012年惠州近岸海域海水環境狀況總體較好,全市近岸海域達到《海水水質標準》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和第四類的海域面積比例,分別為79.6%、11.8%、6.7%和1.3%.水質處於劣四類重度汙染海域面積占0.6%,主要在黃埠入海排汙口附近,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與2011年相比,全市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保持穩定。
“造成海的原因,主要是來自陸地的工業、農業汙染以及生活汙染,船舶以及海上養殖帶來的汙染因素較小。”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昨日介紹稱,目前陸地汙染入海情況無明顯緩解,沿河流和入海排汙口排放的大量汙水和汙染物,造成入海河口海域生態環境惡化,建議沿海的汙水處理廠要加快建設步伐。
黃埠排汙口排海汙水偏黑色
據該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局組織實施了一個重點入海排汙口(即南海石化入海排汙口)和兩個一般入海排汙口(即淡澳河入海排汙口和黃埠入海排汙口)的監測。監測顯示,南海石化入海排汙口環境質量較好;淡澳河入海排汙口環境質量較差,但較2011年有所好轉;而黃埠入海排汙口環境質量極差,水質處於劣4類,排海汙水顏色偏黑。
去年惠州還在近岸海域共布設4個監測站位,開展近岸海域沈積物質量監測,監測項目主要為類、汞、鎘、銅、鉛、砷、滴滴涕、硫化物等。監測結果顯示,近岸海域沈積物質量狀況良好,除局部海域沈積物中石油類、銅、鉛、砷含量處於《海洋沈積物質量》標準第二類(註: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遊區)水平外,其他各項指標均符合《海洋沈積物質量》第一類標準(註:適用於海洋漁業水域、海洋自然保護區、珍稀與瀕危生物自然保護區、海水浴場等)。
上岸產卵海龜數量減少
監測結果表明,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域水質狀況總體較好,局部海域海水中活性硫酸鹽和石油類超《海水水質標準》第一類標準;沈積物質量狀況較好,局部海域石油類處於《海洋沈積物質量》標準第二類水平。據中新社此前報道,《2012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指出,海龜監視監測結果表明,廣東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僅有兩只海龜上岸產卵,產蛋11窩,孵化小海龜806只,海龜種群數量總體上保持平穩態勢,但上岸產卵海龜數量有減少趨勢。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保護區平均每年有十多只海龜上岸產卵,但上岸產卵的海龜數量會受大小年波動的影響,去年是海龜產卵的小年,只有兩只海龜上岸產卵屬於正常情況。
去年,市海洋與漁業局對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監控區進行監測,結果顯示,保護區內核心區、緩沖區以及實驗區環境質量基本能達到各功能區要求。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