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民在買魚時可能都有一些疑問,這些魚的產地環境怎麼樣?餵養了什麼飼料或藥物?
這些問題很快就將以更直觀的形式得到解答了。昨日,市水產站副站長梅會清介紹,今年8到9月份之間,我市將有10萬斤左右在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中生產出的水產品面市,而5年後,我市近一半左右的水產品都將可以進行質量安全追溯。
如何建檔
生養狀況全都記錄
梅會清介紹,我市建立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其實就相當於給這些水產品建立一份詳細的檔案,類似於“身份證”,信息包括它們的來源、產地環境、投入品情況、檢驗檢疫情況等。
以一條普通魚兒為例,魚兒檔案將記錄它三大方面的信息。
1.養殖單位基本信息。包括企業名稱、地址、負責人、池塘面積、養殖品種和追溯品種。
2.生產環節信息。其中普通追溯單位會記錄日期、品名、規格、重量、生產單位、檢驗檢疫和投放塘口等種植放養信息,以及投入品入庫記錄、日期、品牌、重量、生產廠家和使用塘口等信息。
而對於四位一體追溯單位,記錄信息的內容除普通追溯單位應錄入的內容外,還需上傳水質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內容。
3.銷售環節信息。記錄這條魚的起捕時間、追溯品種、銷售數量和銷售對象。並對上市銷售追溯品種的水產品按批次實行專用條碼標識。
怎麼查檔
只需手機“掃一掃”
“所有這些被記錄的信息,普通的消費者在買水產品的同時,都可以查得到。”梅會清說。消費者可以登錄網址進行查詢,或者用手機掃描水產品品牌上的二維碼就可顯示所有已經錄入的信息,而且將來在一些大型超市內還會使用水產品質量追溯觸摸屏。
為了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市水產站專門建立了“三級專人負責製度”,從養殖場到區縣水產站,再到市水產站,全部由專人負責信息的錄入和核對,所有的人員變動必須向市水產站備案,同時,市水產站還將不定期對記錄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抽查。
梅會清說,“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建立,首先是大幅度提高了水產品質量安全;其次,一旦有質量問題發生,可以通過記錄的信息反向查詢,便於追究責任;最後,通過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生產出的水產品,還將大幅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新聞鏈接>
有身份證的魚每斤貴2-3元
今年,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將合川區、潼南縣和忠縣列為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統的建設試點,並在每個區縣選擇了3家水產品養殖場,共9個試點。其中8 個試點為普通追溯試點,追溯內容包括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水質在線監測和自動增氧系統;另外1個為四位一體追溯試點,監測內容比普通追溯試點多一項視頻監控。
梅會清介紹,我市的試點工作已於今年4月20日正式啟動,9家試點單位所投放的魚苗全部經過檢驗檢疫合格後投放。預計今年8、9月期間,我市首批可追溯質量安全的水產品即將面市,產量在10萬斤左右。
梅會清介紹,預計5年內,可追溯質量安全體系會涵蓋我市全部重要水產品養殖場,年產量將達到我市水產品年產量的一半左右。
據初步預算,可追溯質量安全的水產品的價格每斤會比普通水產品高出2到3元錢左右。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