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灘塗恢復水草等植被,向海裏投放各種魚苗6342萬多尾,控製捕撈強度……渤海早報記者昨日從七裏海管委會獲悉,七裏海濕地水生生物修復工程日前啟動,將通過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使七裏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恢復濕地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作為七裏海水生生物修復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七裏海地區4.62萬畝水域公益性增殖放流活動日前舉行。該活動將在七裏海西海濕地走廊、興海湖水庫、西海濕地公園等處設置放流點,陸續放流七裏海河蟹、津鰱魚苗等11個品種,共計6342萬多尾(只、枚)。其中,鰱魚屬於濾食性魚類,它能控製水質的惡化,尤其是在高溫季節控製一些藻類的繁殖,改變水質,使整個七裏海濕地水域更美。

據了解,七裏海約95平方公裏,水域遼闊,有30余種水生生物、150多種野生植物,棲息繁衍著近200種鳥類,其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2500個,比城市中心區高出幾十倍,被稱為“京津肺葉”、“天然氧吧”。由於自然和人為共同的影響,七裏海濕地環境生態系統發生退化,生物多樣性也有所下降。

根據修復規劃,將在東、西七裏海疏浚環海幹渠、開挖疏浚葦田骨幹和支系溝渠,恢復蜿蜒曲折、寬窄相間的天然蘆葦濕地水系特征,保障其涵養濕地植被的作用。同時,沿七裏海南側約16公裏長的津唐運河兩岸堤坡種植以野生花卉為主的野生植物,河畔及近岸水域栽植多種水生植物,並適時投放本地魚蝦蟹苗,使水生生物在種類和數量上有所增加。

此外,七裏海管委會還通過控製捕撈強度、實施秋季休漁製度和河道綜合治理等各項措施,對水域生態環境進行全面修復;並分別在東、西七裏海布設若幹視頻監控和傳輸系統,在高清捕捉鳥類活動的同時,對環境及水生生物資源進行檢測。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