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海域查非法捕撈,扣漁船80艘被搶走40艘

近年來,深圳灣海域自然生態日益轉好,不少人打起了海裏魚蝦蟹蚌的主意,常常趁著夜色駕駛“三無”船只撒網捕魚,非法捕撈行為已經嚴重破壞深圳灣的生態環境。昨日上午,深圳市海監漁政支隊、南山區公安分局等13個部門聯合執法,出動執法人員200余人,執法船艇10艘,查扣“三無”船舶和可疑漁業船舶80余艘,但數十名非法捕撈者又強行搶走40艘,隨後警方帶走5名滋事者作進一步處理。

聯合執法應對暴力抗法

記者從漁政部門獲悉,所謂的“三無”船舶是指沒有漁船檢驗證、漁船登記證以及海洋捕撈證,因其不具備捕魚資格的,其捕撈行為屬於非法捕撈。漁政工作人員介紹,在4月21日和25日兩次組織的漁政、公安、邊防、海警等部門聯合執法行動中,已經依法查扣並公開銷毀各類“三無”船舶102艘,沒收銷毀非法網具5萬余米。

盡管如此,深圳灣海面上的非法捕撈行為並沒有絕跡,“我們每天都在海上巡邏,發現了這裏有上百艘疑似三無船舶,如果只有我們漁政單方執法是難有成效的。”漁政工作人介紹說,非法捕撈者為了保住自己的船舶,有跳海的,有扔石頭的,有鑿船的,由於執法權力只對船不對人,所以執法效果一般。“以前我們只能沒收他們的漁具,對他們進行驅散和教育,但現在的行動聯合了公安、海警等部門,我們更有底氣了。”

在執法過程中,有多名非法捕撈者在岸上聽到執法船艇的警笛聲後,突破岸上封鎖線沖到自己的船舶上,企圖將船舶開走,但被海警一支隊的執法艇迅速攔截。部分在船舶上的非法捕撈者眼見無路可逃,甚至直接跳入海中與執法人員對抗。記者看到,其中有兩名非法捕撈者沖過了海上的封鎖線往深圳灣紅樹林方向逃竄。“為了他們的人身安全,我們不會在海上追他。”

屢禁不止因違法成本低

近日,經深圳市漁政支隊排查後發現,在深圳灣蛇口段一海灣內停泊了上百艘疑似“三無”船舶。昨日,記者跟隨執法人員行動時發現,“三無”船舶大都是做工粗糙、設備簡陋的小艇,大的可容納5人,小的只能坐1人。“這種小船一般分為三種檔次,高檔的每艘要七八千元,中等的每艘兩三千元,如果買二手的小船,幾百塊就可以了。”一位漁政工作人員介紹。

在執法過程中,有多名非法捕撈者跳入海中試圖把船上的發動機拆卸,導致執法工作一度停滯。“整艘船價值最高的就是發動機了,有些非法捕撈者甚至把船鑿沈了,等退潮的時候再來取船。”執法人員認為,違法成本低是非法捕撈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更加有效的執法手段,非法捕撈者很可能會在不久之後重操舊業。

據悉,在這裏捕獲的小魚小蝦可以賣到2元/斤,大一點的魚可以賣到8元/斤,每天人均可以捕撈到幾十斤。據漁政工作人員介紹,深圳灣海域的非法捕撈行為從2007年開始陸續出現,在2010年後突然暴增,從事非法捕撈人員大都是外來人員,“因為最近是休漁期,海域裏的魚蝦貝比較豐富,一晚下來就能收獲好幾百元,所以非法捕撈有擡頭之勢。”

警方昨帶走5名滋事者

市民鄧先生告訴記者,平時晚上在海邊散步的時候經常看到非法捕撈者出海,非法捕撈不僅將大家的公共資源據為己有,還破壞了深圳灣與紅樹林的生態環境。此外,有不少市民擔心,非法捕撈者成群結隊地出現會影響到社區治安,懷疑非法捕撈者會有一些不良背景。

“如果證件齊全,那麼捕魚就是合法的。但現在是休漁期,這裏汙染嚴重,又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所以不會允許漁船在這裏捕撈。”漁政工作人員強調,深圳灣海域的水質未達到國家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屬於嚴重汙染海域,海產養殖需要二類水質,如果市民食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截至昨晚7點前,記者從深圳市海監漁政支隊獲悉,在執法當日下午有數十名非法捕撈者,聚集在被扣船舶停泊港口,與現場工作人員發生沖突,並搶走40艘被扣船舶。蛇口派出所出警,已抓獲5名滋事者並帶回派出所作進一步處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