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首獲長江刀魚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成功後,日前約1萬尾江刀魚苗被投放到位於奉賢五四農場邊的養殖場,這些魚苗將通過3年左右的模擬全天然養殖,隨後進入市民餐桌。負責此項研究的上海市水產研究所苗種技術中心主任施永海透露,近期還有一批魚苗放入養殖場,養殖總量將近繁育成功的一半,另外一半魚苗準備增值放流。
口味接近野生江刀
目前江蘇、浙江等地大都通過捕獲野生江刀,而後放置在淡水中進行人工養殖。此次市水產研究所等采用封閉式養殖,魚塘一邊臨海一邊臨江,總面積300多畝。“目前魚塘中的水為長江淡水,進入秋冬季之後,魚塘的水將換成海水,待兩三年刀魚發育成熟之後,再換成長江淡水。”施永海解釋說,江刀小的時候生活在長江中,之後洄遊至大海,等產卵時又要洄遊至長江,這是模擬的一個重要方面。
模擬的另一個方面是采用全天然的活餌料。“江刀整個養殖過程全部采用天然活餌料,主要是海裏的小蝦小魚。”施永海告訴記者,與一般的家魚不同,此次養殖的江刀密度非常低,使其盡可能保證其天然性,如此養殖的江刀,其口味非常接近野生江刀。
2年前僅一組產卵成功
江刀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成功,經過了7年艱辛歷程。施永海回憶,他們與嘉定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在2007年開始進行野生魚苗的采捕。“當時我們捕獲了數千尾野生刀魚,但到了2011年,活著的只有數百尾,成活率只有10%左右。而在所有成活的江刀中,有10多組發育成熟,其中僅一組產卵成功。
目前,市水產研究所等已對長江刀魚子一代親本開展4批繁育,一共60組經過催產,產卵成功的有55組,催產率達到91%。經過40-50天培育,4-5厘米長的魚苗數量有12.3萬尾。該繁養技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現均通過初審,進入實審階段。
近幾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江刀資源急劇衰退。規模化全人工繁育,一是為了保護江刀資源,二是為了飽市民口福。施永海分析,現在離人工養殖刀魚上市尚有時日,其售價還難以測算。但可以肯定,人工養殖刀魚上市後,其售價一定低於目前江刀的售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