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習習,十裏漁港,一長溜的沈家門夜排檔燈火通明。排檔前的海鮮攤架上,擺放著各色各樣的魚類,已不見往日常見的鯊魚。

    “鯊魚前陣子下架,阿拉都不賣了,不做這道鯊魚羹了。”26號攤位女老板王海芬樂呵呵地說,“積著點口德吧,保護海洋資源。”

    在聞名遐邇的沈家門夜排檔,有一道名菜叫“醋溜鯊魚羹”,酸溜溜的,很多人就為這獨特的美味專程而來。

    排檔為何禁售鯊魚?攤主王麗向記者道出原委——今年6月,新浪網的微博出現了一條“鯊魚”,一位名叫“攝影家謝墨V”的網友在這則“鯊魚微博”中寫道:“觸目驚心!沈家門港的聯排食肆裏,幾乎每家排檔都擺放著幾尾不到50厘米的雙髻鯊,這可是世界環保組織公布的瀕危物種,我數了下,70家店有近200尾……”

    小小雙髻鯊在網絡中掀起千層巨浪。微博一夜之間被轉發了萬余條,評論達5000余條。

    浙江海洋學院“魚專家”趙盛龍根據博主所拍照片鑒定認為,夜排檔上的小鯊魚為路氏雙髻鯊的幼鯊,在舟山較為常見。此鯊一般體長1米左右,大者可達3米,全球分布,在我國最常見於南海、東海和黃海。

    “阿拉叫它‘書生鯊’,因為它的頭部像古代書生戴的帽子,也有人覺得它的頭像把斧頭。”一位老漁民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端午過後,舟山海域的洋面上就會出現成群結隊的各種小鯊魚。漁民們便以魚形自取一個通俗易懂的魚名,如嘴尖的稱“尖嘴鯊”,圓頭的則稱“圓頭鯊”等。

    “今年3月,在曼谷舉行的華盛頓公約(CITES)第16屆締約國大會上,鯊魚首次進入瀕危野生動植物附錄2中,這樣一來,雙髻鯊就要被禁止貿易了。”趙盛龍說,根據新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它將延遲於2014年生效,國內的相關名錄也在修改中。有關的保護法規條例,也要等明年《公約》生效後才能依法執行。

    “其實,對於普及較廣,且眾所周知的大海龜、中華鱘、江豚等重點動物,舟山人的保護意識還是挺強的。一發現此類保護動物,市民都會主動聯系漁業部門要求幫助其放生。”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人士介紹說,但相對較少見到,或新近入選的野生保護動物,普通市民的識別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雖然還沒正式生效,但我們要自覺提早做起。”沈家門夜排檔管理服務中心立即和經營戶溝通,全面禁售雙髻鯊。

    經營了10多年排檔的攤主鄭仁秀說:“這是繼‘蟹籽羹’之後,第二個被除名的夜排檔名菜,今後如果有什麼魚類要保護的話,阿拉一定也會自覺做到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