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他在啤酒廠做小工,每月領幾百塊錢;24歲,他走上創業道路;31歲,辛苦創立的公司如日中天,一場大病讓他幾乎喪命,公司倒閉,親人分離;經過6年坎坷,37歲他再次奇跡般站了起來,在看似冷門的漁具行業闖出新天地。
他叫瞿海翔,初中畢業,在漁具行業創業僅兩年。他認為“學歷、專業都不是就業時面臨的阻力。” 談到最難就業季的沖擊,他認為學生在校期間養成的良好習慣至關重要,“要認真生活,樂觀面對,人得像根彈簧,困難壓得越低,我們反彈得越高。”
記者 閆靜
一個初中生的大夢想
“我是個笨人,我不比一般人聰明,我要超越,必須勤奮。”見到瞿海翔時,他從兜裏掏出一個小本子並解釋說,因記憶力差,他總隨身帶一個本子和一支筆,把平時突然想到的一句話、一個點子記錄下來,捕捉智慧的閃光點。
這個習慣,使他收集了不少偶爾產生的創意。數年來,他記錄下160多項創意。其中幾項,還做成了專利。
瞿海翔出生在射洪一個貧困山區,初中畢業,就開始學手藝、跟著父親賣豬肉。
19歲時,瞿海翔來到一個縣城的廠裏做生產工人,一呆就是五年半,長期單調乏味的工作讓他漸漸倦怠,想找一份“能讓人長進”的工作。
婚後,瞿海翔到成都打拼。一個月340元的業務員,他做得有滋有味,付出多於他人一倍的努力,加上頭腦靈活,有創意想法多,在公司的三個月,瞿海翔一直穩坐銷售第一名的交椅。工資從第一個月340塊,後來漲到3200多塊。
“那時我第一次對自己有了認可,我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或許更寬。”瞿海翔決定把握好自己的特長,做個有心人,時刻記錄和積累新奇的創意想法,以備將來不時之需,此外,他還堅持每天記日記。
即使打燒餅也要做老板
幾個月後,瞿海翔離開原來的公司,到了一家企業,經過幾個月拼博,他做上部門經理。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做上管理人員,之後相繼又做過講師、培訓師。
不到五個月,瞿海翔又動了心思:如果一直做員工,無論再拼命,老板將路子一斷,自己也只能卷鋪蓋走人。他暗暗發誓:即使是打燒餅賣,也一定要做老板!
瞿海翔翻出自己記錄創意的筆記本,湊了幾萬塊,開始做保健器械的創業。經過半年虧損之後終才開始賺錢,2002年,創業初步獲得成功。兩年後,瞿海翔有了自己的保健用品公司。
隨著利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