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漁民做出了自掏腰包打造生態養殖鏈的「壯舉」-1.5萬幼鱉投放陽澄西湖
昨天,工作人員將甲魚苗放流陽澄湖。
相城漁民做出了自掏腰包打造生態養殖鏈的“壯舉”。昨天早晨6時45分,蘇州市西湖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張德洪,帶領合作聯社的3位漁民,在2名水上派出所民警的“護衛”下,來到不見圍網蹤影的陽澄湖西湖,把15000只幼甲魚投放到了碧波蕩漾的湖中。
50000多畝水面的陽澄湖西湖,原來圍網密布。除了一只連著一只的圍網蟹塘外,還有一年四季不停工的絲網船在湖中捕魚捉蝦,不僅影響了水質,還造成湖中甲魚、鰻魚、激浪魚等特種水產幾乎絕種。近年來,陽澄湖進行圍網整治,陽澄湖西湖拆除了所有圍網,實行一體化生態養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今年1月1日,相城區環陽澄湖西湖的太平蟹業、陽澄湖楊家灣、元和曹莊等6個漁業專業合作社,組成西湖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聯社,聯合3408戶漁民,在陽澄湖西湖開展生態養殖。
西湖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聯社成立後,在打造生態養殖鏈上展開了一系列行動。元旦後春節前投資4000多萬元,在陽澄湖西湖投放了400萬公斤花白鰱幼魚,並配套增加了生態養殖設施,春季又投放了20多萬元的激浪魚、鯽魚、鯿魚苗和200多噸蜆子。整個湖區取締絲網船濫捕,並建立季節性捕撈製度,配備捕大漏小的專業漁具,嚴格規定1公斤以下的魚不得捕撈出水。
花白鰱幼魚和激浪魚、鯽魚、鯿魚苗及蜆子,給陽澄湖西湖帶來了高溫季節沒有藍藻發生的生態效應。西湖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聯社因勢利導,作出了投放甲魚苗的決定,嘗試甲魚生態養殖。據張德洪介紹,甲魚苗投放是從8月4日開始的,昨天是第二次投放,計劃再搞2到3次投放,把15萬只幼鱉放進陽澄湖西湖。記者擔心甲魚會爬到其他水域去,西湖合作聯社會為他人做“嫁衣”,張德洪笑著說,只要能把水質搞好,把水產品的質量搞上去,這本賬還是算得過來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