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在江邊長大,這樣的怪魚還真是第一次見。”8月19日,市民劉先生指著一條紅魚告訴記者,18日下午他在章江網魚時,捕到一條渾身布滿紅黑色花紋的怪魚,經專家判斷,此魚為外來物種“地圖魚”。
劉先生告訴記者,這條魚是他在章江飛龍島河段捕到的。他說:“18日下午4點鐘,我來到章江捕魚,收網時發現了這條怪魚,初看它渾身鮮紅,和本地魚明顯不一樣,我怕傷著魚,就用剪刀剪開了漁網,把它放入塑料袋中帶回了家裏,我一開始以為是羅非魚,仔細辨認後發現不是。”由於家中沒有大的魚缸,劉先生就把魚寄養在某餐飲店的大魚缸內。在餐飲店內,記者見到了這條怪魚。此魚身上布滿紅黑的花紋呈橢圓狀,長約20厘米,重約350克,魚鰓處有一處傷口。它看似性格溫和,形態有些慵懶,在魚缸內遊動緩慢,氧泵冒出的氣泡經常將它由缸底沖向水面,有時甚至將其沖得身子倒立,與魚缸內的另外三條草魚相處融洽。劉先生告訴記者,這條魚的脊上有刺,口中牙齒帶倒鉤,“抓他的時候我小心翼翼,生怕被它傷到” 。劉先生自幼在江邊長大,熟識各種本地魚,但這魚他第一次見。這魚有沒有毒,是不是外來物種,將它放生會不會有危害……面對怪魚,劉先生充滿疑問。劉先生表示,希望有認識此魚的專家能夠為它驗明真身,解答他的疑問。
為此,記者與贛州市漁政局取得了聯系,相關專家判定此怪魚為“地圖魚”。專家表示,市場上該魚以觀賞魚銷售為主,在章江撈到極有可能是市民飼養後放生的。此魚屬外來物種,原產南美洲。贛州市漁政局工作人員提醒:許多觀賞魚均屬外來物種,不可隨意放生到本地河流中,以免破壞本地的水生生物種群及生物鏈。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