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一米多深的河水可以看到河底,白白的沙子清清的水”,回憶起年幼時在灃河玩耍,51歲的張先生無比懷念。這次回來,河道裏的垃圾、水面上的白色泡沫讓他感到陌生,又有些痛心……

    “現在的灃河和兒時的不一樣了”

    “白雲朵朵嵌牡蠣,藍天處處蘆葦堤。近岸始覺沙棘搖,驚了魚兒沒草底。”這是網友“井中月”寫下的一首題為《兒時灃河玩》的七言詩,詩句中描繪的場景令人憧憬,與張先生記憶裏的景象也一模一樣。

    30多年前,張先生離開戶縣秦鎮老家,去青海工作。前一陣,因家中有事,他從青海趕回老家。閑的時候,他走到秦鎮灃河大橋橋頭,橋兩邊的景象讓他吃驚不小。

    “橋頭是生活垃圾,橋北倒著建築垃圾,橋南的河道裏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水面上滿是白沫沫”,更讓他驚訝的是,當他和兒時的同學、朋友說到灃河河道裏的垃圾時,別人幾乎都習以為常。但當他提到幼時的灃河景象,大夥似乎才意識到確實變了。在他的印象裏,那時的灃河,河道很寬,河水清澈,河裏全是小魚,童年裏很多的記憶和灃河緊緊相連。對當地朋友的反應,張先生也能理解,“他們在當地,一點點地變不容易覺察,只有離開時間長的人才能感覺到巨大的落差。”他說,這些垃圾不僅影響美觀、水質,也影響泄洪,應該好好治理一番。

    開著車來吃涼皮看到河邊“景致”沒了食欲

    秦鎮灃河大橋西側,挨著橋頭排開幾十家涼皮店,組成了著名的秦鎮橋頭涼皮,不少西安人喜歡周末到這裏吃一碗地道的米皮。

    23日下午1時,記者來到秦鎮大橋時,剛過飯點,食客很少。說起橋頭的垃圾,一位涼皮店老板也覺得有礙觀瞻,“有人來吃皮子,也說到過這垃圾堆的事,還有的一看就是來吃皮子的,車停了半天,最後連車都沒有下就走了,估計也是垃圾鬧的。”老板說,這裏缺少一個垃圾集中處理的地方,因此,有人圖方便,就把垃圾倒在了橋頭,越積越多。

    “大橋東西兩頭的‘景觀’讓我沒有了吃涼皮的雅興。大橋西頭,生活垃圾直接倒入灃河……”有“食客”在網上發帖,證明老板的推測不無道理。也有當地人說,這兩年的水質比以往已好了些,“以前水都有臭味呢!”

沿著河岸向南走,河面到處是白色泡沫,河邊“匯集”了很多塑料瓶、破袋子甚至拖鞋,到處都是生活垃圾。雖然看上去水質不佳,但依然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