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長沙湘江邊文津渡口附近,一只蒼蠅正停在死魚上。

組圖:長沙湘江溶解氧偏低所致岸邊現大量死魚

    此前報道:湘江出現死魚市民勿食用 飲用水質未受影響

    繼前幾天瀟湘晨報報道湘江衡山段、株洲段、湘潭段相繼出現大量死魚後,今天(8月22日),湘江長沙段岸邊也發現大量死魚。

    今日上午,杜甫江閣附近一側的樓梯下到江岸,遠遠就聞到一股腥臭味。走近一看,發現江岸上出現了大量死魚,沿江邊步行一公裏左右,一直有死魚散布在岸上,這些死魚的身體已僵硬,魚嘴大張,魚的屍體和岸邊的一些垃圾混在一起。

    江灘一位撿螺螄的市民說,從8月20日晚上12點開始,江中就出現大量死魚,翻著白肚皮漂在江面上,當晚有許多漁民來撈魚,“平時好多人都是釣魚,那天一舀就是十幾斤、幾十斤。”第二天,便有死魚不斷被浪沖到岸邊,“就像以前沖垃圾一樣”。

    對此,湖南省環保廳,法宣處處長陳戰軍介紹,長沙湘江死魚的情況和此前的衡陽、株洲、湘潭的情況是一樣的,經過環保部門的檢測,暈魚、死魚的現象是流域性的缺氧造成的,檢測結果顯示,系溶解氧偏低所致。

    陳戰軍猜測,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性很多,有可能是上遊水庫開閘時,所放的是缺氧的庫底水,有可能是氣候的變化所導致的,也有可能是有人放了“魚藤精”,“但如果是人為投放魚藤精的話,所需量會很大,我們覺得可能性不大。”陳戰軍表示,目前還在調查中,具體原因等調查清楚會給大家一個答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