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網兜裏的鰱魚被“中華鱘”咬死

    昨日,兩位衡東的老漁民撈到一條長約80厘米、重7斤多的怪魚,跟中華鱘很相像。聞訊趕來的魚販悄悄地跟漁民說,“這是一條中華鱘,200元/斤賣給我,賣出去後我還給你提成……”

    市漁政站站長王陽春回憶,1988年還是1989年的時候,中華鱘曾在常寧松柏的湘江河段出現過,“有40多斤,1米多長”。但從此以後,湘江衡陽段再也沒有出現過中華鱘的蹤影。
 

    ■文/本報記者 羅文鵬 圖/見習記者 羅 盟

    本報訊 “我撈到一條國寶中華鱘!有人要以200元一斤買走……”昨日上午,記者接到衡東縣大浦鎮的老漁民陳福生的電話,稱自己和同伴鄧賢雲捕到了一條中華鱘,為了保護“國寶”,他斷然拒絕了魚販子的利誘。

    瀕臨滅絕,有著長江流域“活化石”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真的又一次在衡陽出現了?

    網到一條“中華鱘”,有人要以200元/斤價格買走

    像往常一樣,28日清晨6點多,漁民陳福生和鄧賢雲拉起當天的第一網。蹊蹺的是,網子裏一片安靜,沒有了往日裏魚兒翻騰跳躍的熱鬧景象。直到網子見底,一條奇怪的大魚打破了平靜,“大約有80厘米長,重7斤多。”

    撈到奇怪大魚的消息,迅速傳開了。有兩個人從衡陽市區聞訊趕來,一個出價100元/斤,另一個出價200元/斤。

    “我十幾歲就開始在湘江裏打漁,還從來沒看到過這樣的怪魚。”69歲的陳福生說,在湘江打了大半輩子的魚,只知道肥頭魚和金鏢魚值錢,“肥頭魚賣50多元一斤,金鏢魚還沒看到過。”

    面對魚販子的不斷加碼,陳福生覺得很可疑,“湘江裏的魚還從來沒人開過這麼高的價”。這時,聲稱要以200元/斤買走怪魚的魚販,湊到他耳邊悄悄地說,“這是中華鱘,賣出去後我還可以給你提成。”

    陳福生立馬警惕起來,“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是國寶啊!”他說,“若真是國寶,每個人都有義務去保護,不是錢的問題。”他斷然拒絕了對方的利誘。

    趕走魚販,陳福生立馬撥通了大浦派出所所長的電話,請求他向漁政部門上報。隨即又撥通了記者的電話。

    “中華鱘”將同一個網兜裏的鰱魚撕成碎片

    昨日下午,記者趕往衡東縣。在鄧賢雲的紅磚房後面,就是湘江的一處水口,陳福生和鄧賢雲在這處水面上拉開了一張長、寬均為80米的大網。那條奇怪的大魚就是在這裏網到的。

    鄧賢雲拉動電閘,一條鋼絲牽引繩將水面上的漁網拉起。他領著我們登上一條小木船,劃到離岸不遠處的一個網兜裏,疑似中華鱘的怪魚放生在裏面。

    將網兜拉起,“中華鱘”露出廬山真面目,魚頭如犁頭一般,魚頭上可以看到兩側各有2個孔,下面還有4根須,鰓前一張大嘴巴。背部為灰綠相間,體側為灰褐色,腹部為常見的魚肚白。

    陳福生往網兜裏放幾條鰱魚試試“中華鱘”的習性,只見一條鰱魚被撕碎,還有一條被咬得渾身是血。不過,在我們撥弄漁網過程中,它除了偶爾揮動它那有力的尾巴,大部分時候都顯得較溫順。陳福生也說,有時候它比其他的魚都要溫順。

    專家鑒定

    “以前在電視上看到常德發現過一條中華鱘,跟這條有點像。”陳福生一再囑托,一定要找到專家將這條魚的身份鑒定出來。

    隨即,記者攜帶著“中華鱘”的照片找到了市漁政站站長王陽春。看到照片後,他當即表示這條怪魚不是中華鱘,“極有可能是俄羅斯鱘”。

    “1988年還是1989年的時候,一條中華鱘遊到了常寧市松柏的湘江河面,有40多斤,1米多長。”王陽春說,葛洲壩水電站建起來後,中華鱘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瀕臨滅絕,現在很難覓其蹤影。

“中華鱘是洄遊性魚類,要過洞庭,沿著湘江下遊洄遊至衡陽。在湘江水利開發以前,中華鱘是有可能遊到衡陽的。”但王陽春說,現在從長沙、株洲,再到衡陽境內,湘江上一座座水電站堵住了中華鱘洄遊到衡陽的路,“中華鱘不可能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