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開捕第一網撈起1500多斤魚 花白鰱產量高

    薛洪東興奮地將昨天早上捕撈到的一條蒙古紅鲌展示給記者看。據他稱,能捕到這樣大小的蒙古紅鲌也很難得。

    本報訊(記者 薛卿)經過七個月的封湖禁漁期,太湖昨天迎來秋汛開捕的第一天。從首日情況來看,花白鰱產量比去年高出一成,同時,由於今年夏天持續高溫,以及食用相同餌料的梅鱭產量增長,使得今年銀魚的產量略有下降。隨著太湖的全面開捕,預計近期沿湖市場的水產品價格將下降20%。

    “今年鰱魚明顯比去年多。”昨天一早,光福漁民薛洪東就帶著三個幫手駕船出湖。在漫山外太湖水域的七號漁區,他撒下第一網,就網到了一千五百多斤魚。起水的時候,網內的魚兒不斷躍起,帶起陣陣水花,薛洪東樂得合不攏嘴,直說今年開捕第一天捕上來的魚是去年的三倍多。不僅如此,一上午捕下來,還捕到了好幾條難得一見的蒙古紅鲌和黃顙魚。

    和薛洪東的漁船不同,光福漁民蔣祥元的漁船比較特別,漁船兩邊裝上一對“翅膀”探入水裏,隨著漁船的緩緩前行,魚兒就被網羅進“翅膀”之中,這就是太湖中專門用來捕撈銀魚和梅鱭的“飛機網”。蔣祥元說,昨天從出船起,5個小時下來,一共捕到銀魚只有二三十斤,對比去年少了一半,但與銀魚食用相同餌料的梅鱭卻比去年多了不少。“今年夏天天熱,一個多月不下雨,非常不利於銀魚的生長。”

    與太湖湖面上同樣熱鬧的,還有光福的水產市場。昨天上午,貨車、漁船以及做買賣的人就蜂擁而來。開捕首日,花鰱的收購價格為每斤2元左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銀魚的收購價格為每斤9元,比去年同期稍有上漲。據了解,剛捕上來的魚兒,主要通過陸路和水路兩種方式運輸,大部分送往上海、浙江等方向。

    省太湖漁管辦的前期測定數據顯示,花白鰱等放流魚產量比去年有所增加; 銀魚產量略有下降,預計約為2000噸左右;梅鱭產量與去年相比略有增長,預計產量約2萬噸左右;青蝦產量與去年持平;白蝦產量略有下降,預計產量約為1100噸;草鯿魚由於放流量較大,產量有所增加。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