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北運菜的豐收,10月31日,湛江市民政局為對口幫扶的楊家村112名貧困戶送去肥料,並通過網絡、協調相關部門、聯系各地客商,為楊家村的蔬菜積極找銷路。
看到這一消息,筆者很欣慰,感覺這是實實在在的惠農益農的好事。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這200多袋化肥暖人心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為艱”,我們的農民兄弟最樸實,點滴關懷便是春風沐浴。希望這樣的行動可以持續下去,也希望越來越多這樣的舉措可以在雷州半島播種生根。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送給別人一條魚能解他人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讓他永遠有魚吃,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這句話說明:要想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還不如傳授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換作今天,這句話有了新的時代解讀:“授之以魚”為形,“授之以漁”為實,授魚而不授漁則形實而實虛,授魚而授漁則為標本之治。
現在我們不難發現,我們政府及官員很有氣魄,喜歡做“大事”。改革確實需要氣魄,需要有做大事的雄心壯誌,也需要有做大事的能力,這無可厚非。可是我們不要忘了大事的基礎就是小事,所有大事都是由無數小事積累而成,所以“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踐行群眾路線,就是要求我們從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踏踏實實為人民謀福利。走基層,訪群眾,當然不能“兩手空空”,但也不能兩手只有錢。我們要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要心平氣和地傾聽群眾的訴求,為他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慰問的“紅包”要豐富,不僅要有錢還要有農藥化肥、科學技術、醫療衛生、法律知識……這樣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恩惠,才能贏得他們真正的信任和擁護。
治大國如烹小鮮,要從細微處找問題,從具體事情做起。近期黨中央出臺了多項旨在規範黨風建設的文件條令。中央紀委10月31日發出禁令,嚴禁“公款賀卡旅行風”,這是繼叫停雙節公款送月餅送節禮之後,中央紀委反“四風”的又一具體舉措。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關鍵就是要堅持群眾路線,克己奉公,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肥料”在農民心中就是大事!
“湛江民政局為農民兄弟送肥料”是以行動貫徹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務實舉措,值得學習和發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