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李玉泉連續多年來參加滇池放魚活動
“緊趕慢趕終於趕到放魚節現場了。”昨日上午10時許,啟動儀式才開始不久,在春城民間小有名氣的節水標兵、62歲的郭慶榮走了進來,當他看見藝術團的小朋友們正在表演環保小節目時,興高采烈地說道。郭慶榮為了不錯過這一年一度的放魚環保約定,早早就出門,由於乘錯了公交車,不得不驅車兩個半小時才趕到現場,此時他已是滿頭大汗了……作為放魚節的鐵桿粉絲,郭慶榮特意找到晚報記者,送上了自己創作的詩歌《致春城晚報》,來表達對放魚節的喜愛,並希望放魚節這一晚報的品牌公益活動能持續開展下去,讓更多昆明市民參與到其中,一同來為保護滇池添力……整個活動現場,類似郭大爹這樣的放魚節老朋友還真不少,他們不顧舟車勞頓從四面八方趕來,當中很多已連續參加了4屆。
趕得及
大學生社團自費包車從呈貢奔來
“快、快、快!還來得及,正在發魚苗。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要投放進滇池的花鰱魚也是參與水質凈化的功臣之一哦!”舉著小紅旗,來自昆明理工大學研三的王炎磊一邊指揮著同學整齊地排到領取魚苗的隊伍中,一邊給大家介紹著保護滇池的相關知識。
隨他一同來的還有24名學校研究生公益協會的成員們,為了趕上放魚節,他們湊錢包了3輛中巴車,早上8點半就從呈貢大學城出發,順著環湖路一路風塵仆仆而來。
“我們社團就是要在這種實實在在的活動中,踐行公益、環保的理念。”王炎磊介紹說。
來得好
現場體驗學了不少生活常識
“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不直接將桶裏的魚苗倒進滇池,而得讓魚苗順著特別製作好的斜坡軌道進入水中嗎?”提著放完魚苗的小桶走出放魚點,來自師大附小文林校區5年級3班的8名小學生就聚在了一起討論起這個問題。
“如果直接將桶裏的魚倒進滇池裏,它們會因拍打在水上而受傷,但如果從斜坡滑入水中,就減少了沖擊力帶給魚苗的損傷。”一陣七嘴八舌後,小夥伴們的意見得到統一,都認為這是最合理的解釋,並表示回到學校後,要向老師請教、求證。
孩子們的熱議,讓圍在一旁的父母欣慰不已。
重傳播
讓更多小朋友聽到環保詩
昨天的活動現場,10歲的馬銜熱情洋溢地給大家朗誦了一首自己和媽媽一同改編的詩歌《滇池媽媽》。這首詩在前不久由昆明市環保局、教育局、滇管局聯合主辦的“美麗春城·生態昆明——我和滇池有個約”2013年昆明市中小學生環保主題詩會活動中獲得了金獎。
得知放魚節的消息後,馬銜就早早報名參與,希望將這首熟記於心的詩歌朗誦給更多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們聽,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一同參與到關愛、保護母親湖滇池的行動中。
馬銜的努力在現場就得到了不少回應。3歲寶寶果果的媽媽特意用手機錄下了這首詩並反復播放,希望果果在參與現場放魚的過程中,也能從這首朗朗上口的詩歌中,加深環保理念。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