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按捺已久上島裏海釣的願望終於在國慶節期間實現了,我和朋友選擇去長海縣獐子島大展身手。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漂蕩,我們踏上了獐子島碼頭。放眼望去,蔥綠的山巒連綿起伏,雪白的專業釣魚船列隊停泊在微波蕩漾的港灣裏,養殖用紅白色漂球整齊地排在湛藍的大海上,隨著潮汐劃出美麗的弧線。那紅色、白色、藍色、綠色交相輝映,真是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美麗畫面。
這個釣點真肥
“上魚嘍”的喊聲此起彼伏
吃過午飯,起風了。我和朋友們迫不及待地登上由號稱“黑魚王”船長駕駛的海釣1號專業釣魚船。望著船長黑黝黝的臉龐,我心中滿懷著希望。十分鐘後,船漸漸停了下來,船長探出身向後喊了一句:誰下鉤試試?我自告奮勇,立即將準備好的釣組拋了出去。水深有20多米,感覺釣組剛沈入海底,手線便傳來“噔噔”上魚的信號。我興奮地大喊:“上魚嘍。”全船的人都隨著我拔線的動作盯著船舷,線組收盡,每條都足有半斤重的兩黃一黑的魚兒躍上了甲板。
行,就這兒啦。隨著船長的幾番動作定位後,船下錨了,開釣。大家紛紛把釣組扔進了大海,不一會兒,“魚來了”、“上魚嘍”的喊聲此起彼伏,也大都是黃魚黑魚雙飛。有的人忙著摘鉤拴餵子,有的還要照幾張相,都忙得不亦樂乎。
風浪大船搖晃
抓著欄桿釣上“黃魚王”
這時風浪更大了,固錨的船搖晃得非常厲害,船員們沒事一樣,可我們不行了,只好蹲著馬步,一手抓著欄桿,一手拽著漁線。即使這樣,我們有時還會被掀個腚墩兒摔坐在甲板上,馬步也蹲得腰酸腿疼。
突然,我手中的線一緊,似乎掛住了什麼東西,趕緊上提,感到很重。我快速收線,啊哈,一條二斤多重的黃魚棒子上了甲板。大家圍攏過來,你摸我照地忙活了一陣兒,今天的黃魚王看來非我莫屬啦。風浪又大了,再也聽不見朋友們的嬉鬧聲了。我也盡量壓住胃裏湧動的苦味,眺望著遠處的山巒。有的朋友躲進了船艙,有的朋友趴在船邊往海裏“打窩子”。
最後收線拽不動
抄上一條4斤大黑魚
見此情景,大家商議了一下,決定將手中線上魚後就收線回撤。清點戰果,四十分鐘大家釣了差不多三十斤。幾個人的線都收了,最後收線的朋友忽然招呼船員幫忙,說線掛了拽不動,有個船員趕緊上前,拽了拽說,什麼東西這麼沈,像紮泥裏似的,是地籠子?不對,是大個的,快拿抄子來。隨著“嘿”的一聲,抄子裏一個黑乎乎的大家夥扭動著躍上了甲板。
聽到喊聲,朋友們忘記了暈船,全都圍了上來。大黑魚瞪著大眼睛,鰭刺怒立,依然霸氣十足。一個船員拎起大黑魚,說有四斤多,今天的黑魚王也誕生了。我真佩服“黑魚王”船長了,果然名不虛傳。
船靠上了碼頭,那些暈船的人又來了精神,向圍觀的人們炫耀著黑魚王和黃魚王。我和船長握手道別。他說,今天挺可惜的,那個地方挺好,如果你們能再堅持一會,肯定還有大魚上鉤的。
次日換點再釣
拔魚忙得手不停歇
第二天上午,天氣好多了,我們前往獐子島人工魚礁區海釣。到達位置區,船上的提示喇叭一響,我們就迅速拋線,一會兒又快速收線,基本上都是黃魚黑魚雙飛的往上提,四十多米的水深,反反復復拋拔,把我們忙得連抽支煙的工夫都沒有。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專題片中所介紹的獐子島人工魚礁區的釣魚情景今天在我們手中不斷再現,這個地方魚多也真是名不虛傳啊。
船長告訴我,上魚後悶一會兒,覺得差不多滿了再拔線,能省力氣。我遵從了,可魚咬鉤的誘惑又時常讓我忘記船長的勸誡。其實,四把鉤都上滿了需要更大的力氣才能拔上來,也挺累的。
兩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帶著五六十斤的收獲返航了。在回大連的客船上,望著遠去的獐子島,我仍戀戀不舍,看著累累的魚獲,回味著上魚的快感,心中憧憬著下一次的回歸。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