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驢一頭,參加了幾次“驢行”,對於如何“多、快、好、省”的拉好磨有了一定的體驗,現總結出來與眾新驢共享,並希望識途老驢指正:
1、戴帽子:除了可以防曬外,在穿過樹林時還可以防止被樹枝劃傷。
2、衣物及時加減:行進中可將外衣脫下放入背包,可減少出汗,減少飲水和心臟負擔。但在小休息時不要怕麻煩,要將外衣穿上保持體溫,小心著涼。
3、鞋子的作用:鞋子是為了保護腳,在稍長的休息時可將鞋帶松開,利於腳的血液循環,舒緩疲勞。
4、體力的保持:行進的速度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簡單一點的可根據心跳,如在120-130以上就太高了,長時間在這個速度心臟是受不了的,要適當休息和深呼吸。
5、適當放松:在條件許可的休息時候,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放松,對平衡性要求高的,如在礁石上跳來跳去的,要以放松膝、踝關節為主,對於重點肌肉也要重點照顧,休息時可用手握空拳敲大腿前後、小腿後的肌肉。
6、飲水的方式:老驢有很多介紹了,主要是礦泉水和運動飲料搭配,保證劇烈運動後仍有少量排尿才為正常,出汗多要註意補充鹽,如休息時吃鹹菜、鹹魚(不要吃我呀!)。
以上言論,歡迎老驢跟貼指正、補充。
天越來越熱了,而且路線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於各位新驢的考驗真正開始了。對於山間的穿越,最主要的就是體力的分配和保持,對此我放塊磚出來,但願別人丟磚時小心點,別拍到我的頭。
保持一種運動的狀態,相關的因素總結起來,包括:體力(身體素質),爆發力,耐力,恢復力,傷痛因素,經驗,毅力。
體力:你的肌肉的力量,可能帶你走多少路,做多少功,是有一定的限製的,同時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在中間有一定的影響。體力可以通過鍛煉加強。
爆發力:在較短時間內肌肉可以較大的負荷做功的能力。
耐力:在較長時間內肌肉以一般的負荷做功的能力。
恢復力:肌肉補充營養、消除疲勞的速度,取決於本身的素質,如心臟,呼吸,消化等多個系統,還有外部因素,如運動前和中的準備:休息,飲水,進食等的情況。
傷痛:主要是各種外傷:扭傷,挫傷,拉傷,磨傷,都會在運動中增加身體的負擔,造成額外的運動消耗。不適當的裝備也是造成傷痛的主要因素。
經驗:對於路程情況的了解,前面還有多遠,上下坡的長度和坡度的情況,日照的狀況,等等。
毅力:對於疲勞造成的精神壓力的承受能力。
以上因素是因人而異的,一般說,年紀大的人和女性爆發力差些,耐力較好。我因為以前參加大運動量的運動較多,身體的恢復力較好,因此我在山間,後段路程多采取小量多次的休息方式,還有就是感覺某處肌肉太疲勞時要及進休息,補充水和鹽、鈣,一旦抽筋再休息就已經晚了,很難再快速恢復。有的人耐力好,但是恢復較慢,就采取慢走少休的方式,我也見過很多。在山間,除了看景色,就是留心自己身體的狀態,慢慢就知道哪種方式適合自己了,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行進的速度,也免去頭驢的過分操心。
歡迎老驢和新驢拍磚、指正並適當誇獎
12下一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