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圓頂丘:
  等高線表示寬松,近於環線,表示周圍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獨立小丘。 

二、錐形丘:
  等高線成環形線,愈近高處,愈密集,多見於山地,狀如錐形。 

三、山額:
  將近山頂傾斜峻急之處,斜坡忽然緩平凸出,狀如人額,由此過後至山頂等高線表示此部份特別寬闊向下彎去。

四、斜坡凹形地:
  為斜坡上低陷而淺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淺部份.常為流水通過,兩側有棱分隔,形態和山谷極相似。 

五、陡壁:
  棱線末端廣闊而陡直,稱做陡壁,臨近河谷或海岸常見之,等高線在此特別密集。 

六、山肩:
  棱線上部或下部都顯得峻急,中部卻是緩平,稱做山肩,等高線表示中部特別寬闊。 


七、山脊:
  為一條狹長而兩側陡急的高地,頂上可能平坦,廣闊或成刀口等形狀,兩側坡度則可能均勻一致,或一側急直,一側緩和,多見於廣闊平坦地區,此外,地勢較周圍高聳而綿長的,也可視為山脊,等高線表示山脊成橢圓形線。 

八、山坳:
  位在一條狹窄上,兩山間的低下處,河流從此相背分流,與鞍部無明確分別,通常以兩側寬闊又緩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兩側較為狹窄險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線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彎去。 

九、鞍部:
  也是山脊上兩山間的低淺處,但略比山坳為高,如鞍部地形狹窄而深下,用來作橫跨山脊兩側的道路,則稱做山隘。

十、交山: 
  幼年河谷中,遇河流成曲形,岸的便互向凹突出,形成,突出的,斜和,凹入的,斜陡,等高表示凸出的,河岸稍向下入,反之,表示凹入的山,接近河岸向下出。

十一、崖
  一高峻而近於垂直的巖石面,多由侵和大作用所形成;及海岸皆有,等高表示壁立,可以有多等高重合一起,但也有以特殊符表示。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