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11.19和山友xiaomaguohe冒雨去天湖進行了一次3天2夜的拉練,雖然強度不大,但是對於裝備卻是個不錯的測試機會,在此總結一下,聊聊此行對一些裝備的感受吧。

  背包
  原計劃用ArcTeryx Nozone,臨時出了點紕漏,新包還在路上,只好繼續用Osprey Atmos 50了

 

 Atmos 50網上的評價是毀譽參半,貶之者認為它的外形奇醜,太象龜殼,裝載能力也不行。

  這款包的確不能裝得過重,最多11-12KG這樣,超過的話背起來會感覺重心嚴重偏後,整個包包搖搖欲墜。但作為輕量背包,本身就不應該負重太大。

  這次的裝備控製在10KG以下,在Atmos 50可以承重的範圍內,背起來十分貼身,完全沒有晃動之感。

  網背通常會使背包的內部空間減小,而Atmos 50可以在網背處放水袋或衣物,這點我比較欣賞。我一般用這裏來放Platypus水袋,休息時可以很方便的觀察水袋水量,以便及時補水。天氣炎熱時還會在水袋裏加點冰塊,背著那個涼爽啊

  不過這個水袋倉和一些品牌的水袋不太“兼容”,容量也有限。象MSR Dromedary 4L水袋放進去後,網狀背墊就會突起一部分,背部感覺有東西在頂著,很不舒服。

 

  Atmos 50的面料不太耐磨。去百丈帶穿越時,盡管套了防雨罩,頂包還是有磨損。尤其是那個網背,非常容易弄破。

  包包的防水性能較差。這次拉練,D1晚上走臺階上到一個近60度的斜坡時趕上下大雨,又陡又滑,沒法背包上去避雨,只好先把包扔在壓力管下。等過了半小時雨小後,發現Wuya Works防雨罩已經全濕了,Atmos 50不但外面全濕了,內部也濕了大半。好在我習慣在雨天用L號的Seattle Sports Dry Sacks作背包防水內膽,將全部裝備都打包到裏面,才避免了一場劫難。

  xiaomaguohe的Lowe Alpine Quark 40就表現不錯,外面雖然濕了,裏面還是幹的。

  看來雨天用Atmos 50出行,防水內膽應該成為標配了。Seattle Sports Dry Sacks還是略重了點,換成Sea to Summit那種只有75g的50L塗矽布背包防水內膽會更輕些。

  另外腰帶太薄,不夠舒適。個人比較偏好厚一點的腰帶。腰帶上帶拉鏈的網眼袋感覺不實用,當腰包用容量太小,帶了腰包這裏的空間又用不上。如果能將腰帶加厚並設計成可拆卸,取消網眼袋,改成兩個掛環,可以將Berghaus的GPS Case和Camera Case分別掛在左右就更讓我滿意了。

  其他細節上也有些不足的地方。不過整體感覺還是不錯的。

  為了方便取用一些隨身物品,給Atmos 50配了個Dana design的wet rib胸包。

 

  原版的wet rib是用三個梯扣和肩帶連接,裝好後只有一個插扣可以隨時取脫,途中要卸包而松插扣時,裝了物品的wet rib就會往一邊墜,懸在半空中,令人非常不爽。

  從全州雙河徒步回來後,我就決心要將它改造一下。

  方法很簡單,就是在三個梯扣前都裝一個插扣,這樣就很容易把wet rib取下來了,另外用這幾個插扣加上一條織帶可以很方便地組合成一個腰包。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