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帶給遊客的快樂是無可比擬的。暫離慣性的軌道擺脫城市裏的緊張和束縛後我們得以開拓個人視野啟發生命尋獲靈感心靈成長… 然而在我們高談闊論自己的精彩遊歷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為當地人帶來甚麽?

  有人把遊客喻為蝗蟲當一個美好的地方被「發現」就吸引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無節製地消耗當地的資源沖擊當地淳樸民風和價值觀。這樣子到那地方承受不了崩潰了不再「美好」了當香格裏拉變質了遊客就再一大批一大批去尋找下一個目標而始。這不是蝗蟲是甚麽?

  遊客間又有一種講法「那地方要趕快去不然再過幾年就面目全非,不值一遊。」美好地方為甚麽不再美好?是遊客或是當地人造成?這也許可稱為雞和雞蛋的問題或推力和拉力的互動(Push and pull)。遊客來多了錢花多了垃圾和環境汙染也自然多了。想想一個取諸大地、歸諸大地、珍惜萬物的社區來了一批擅長製造塑膠和電子垃圾的遊客會是甚麽後果?此外遊客袋裏仿有用不光的鈔票言語間炫耀家鄉的先進品評到訪地的落後使當地人漸漸對自身的「落後」感到自卑對外頭世界充滿往。他們急不及待要發展要賺錢要模仿為了眼前利益為了迎合遊客對舒適和方便的要求大量砍伐樹木開墾土地不計後果的開發資源。很明顯當地人在努力發展的當兒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就是遊客所描述的外面世界並非外面世界的全部。遊客只把外面世界美好的一面勾勒出來因為遊客來這裏壓根兒就不願提起家鄉的壓力和種種讓他來旅遊的原因。那個來自富裕地方的遊客就是為了充電即擺脫無處不在的壓力暫忘神經兮兮的社會互相猜疑的人心和重拾久違的簡樸平靜才來旅行。當地人不知道那個出手闊綽的遊客每年裏只有十幾天能有這種豪氣其他的時間都賣給了工作。到了有一天山頭露出一大片光禿禿的黃土河裏的水不再清澈並發出臭味村裏人都在努力賺錢來買牛仔褲和MP3這地方已失去了吸引遊客的寧靜和淳樸。這種遊客和到訪地互動的結果是旅客不再來了。

  遊客可以不來可以去別的地方尋幽探秘。可是當地人呢?承受惡果的卻是當地人。

  我們非要當蝗蟲嗎?為甚麽有益身心的旅遊活動竟變成盜竊他人的未來?在我們驚途上風光接受當地人的盛情款待後可以把塑料垃圾和廢電池帶回家嗎?我們可不可以戒掉在家浪費的陋習如洗澡時讓熱水開著白流離開房間忘記關燈點一大堆吃不完的食物?在短短的旅途上我們可以暫時降低對舒適和方便的要求嗎?在我們展示高消費力時可不可以仍然保持尊重和謙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