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如何參加戶外運動?社會各方對孩子參與戶外運動持“支持”態度,但同時又試圖為參與戶外運動的青少年系上一條牢不可破的“安全帶”。 這其實從一個側面回答了一個問題:社會到底要培養什麽樣的孩子?應該教會孩子的到底是什麽? 選擇體能消耗小的運動 方福清合肥讀者:因為戶外運動時孩子受了傷,就決定今後不帶孩子參與大型戶外運動,未免有點偏頗。 孩子除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外,應多到野外參與戶外運動,盡情呼吸新鮮空氣,充分享受陽光,特別是“零距離”親近大自然時,能使孩子們新陳代謝加快,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增大肺活量,增加食欲,同時放松和調節了他們的心情。 學校和家長應有選擇地讓孩子們參與力所能及的戶外運動,比如參加踏青春遊,去森林公園認樹、識花、辨草,或去博物館、科技館,接受現代科技知識教育,也可以到烈士陵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等,不一定非要爬山涉水。我不贊成讓未成年人參與帶冒險性質的大型戶外運動。 培養孩子自我防護意識 劉文東合肥教師:鍛煉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尤其是大型戶外活動,不僅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培養其獨立生存能力,提高其面對挫折的勇氣……如果僅僅是因為孩子在活動中受到傷害,就取消了孩子的戶外活動,豈不是因噎廢食?其實,我們所要做的是加強孩子的自我防護意識,教給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諸如:登山活動中,下山時是不能跑著下山的;遊泳活動中,下水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防止抽筋;野外迷了路,有哪些自救手段等等。我們的孩子不需要那些所謂的“愛護”,孩子終究要獨立面對生活,如果父母現在過多地去呵護自己的孩子,那麽,孩子將來或許會面對更多的困境。 適量參與有益身心成長 潘敏慧安慶讀者:未成年人每天參加適量運動有益於身體成長,特別是參加一些大型戶外運動更有利於身心健康,但這必須在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進行。 現在鍛煉身體越來越被人們接受,身體健康是頭等大事,尤其是未成年人更要積極投入。第一,他們這個時候正處於身體發育期,適度的體育鍛煉一方面可以促進體格健康成長,另一方面也能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第二,參加適量戶外運動,如登山、溜冰、遊泳等,不僅能夠促進身體發育成長,更能夠磨練個人意誌,造就一個人的膽量和氣魄。 多創造戶外運動的機會 查任舒城讀者:未成年人戶外運動少、體育鍛煉少,集體活動少是他們的共性。他們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和學習壓力地不斷增加,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也受到影響,未成年人參加戶外運動,家長應予以支持,前提是必須有成年人的帶領和保護。因為未成年人的心智不健全,萬一出現什麽閃失,就無法采取應急措施。還有,未成年人適度地參與一些戶外活動,並通過戶外運動,加深對環境、自然,以及社會概況的了解和認識,為自身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對社會、家庭和個人的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實際表現會讓成人吃驚 蘇琴合肥市民:登山、攀巖、山地越野、溯溪、定點穿越、森林探險、洞穴探險……這類戶外運動具有一定潛在危險性,因此“安全、科學、文明、環保”,是我們組織戶外運動遵照的原則。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組織登山、野外生存訓練、越野等戶外活動中,有很多青少年參與,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團結一致、自我挑戰極限的精神令他們的父母大為驚訝。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原先在家裏表現自私,對水果等食品的占有欲很強,還時常抱怨別人,但出來之後,變得很能幹,在同伴面前有強烈的表現欲,會體貼人,過河時知道牽著後面孩子的手;看到同伴口渴,會將自己的水讓出來;還有的孩子通過觀看戶外運動類電視節目,多次參與戶外運動,已具備了一定的戶外運動專業知識,具有冷靜應對困境的心理素質。 唯一需提醒的是,未成年人參與戶外運動,要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 點擊以前的討論:未成年人如何參與戶外運動?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