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行安全基本概念 選擇溪流:依溯行目的選擇郊山、中級山、或高山溪流。搜集資料:由等高線圖可判斷溪谷地形,選擇行進路線,緊急撤退路線,以及臨近登山步徑、宿營、交通等資料,以備回程使用。決定路線:溯行路線、下山路線、預備路線(緊急撤退或替代用)。隊伍的組成:不論是新手或是老手,均不宜單獨冒險溯行,原則上新手不宜超過全隊1/3,一般溯溪探險以五到七人為宜,稍具難度的溪流可至十人。若為郊山大眾化溪谷可多至二十人左右,若人數過多,不但溯行時間會拖延,照顧不易反而不便。職務分配:依隊員專長如繪圖、泳渡、攀巖、記錄等分配。裝備的調整:依照溯行路線、人員、季節等調整。糧食計劃: 依一般糧食、行動糧、預備糧調配。以精簡、輕量為原則,重質不重量。交通:盡量避免自行開車,最好采用租車、起始點接駁的方式,可節省精神與體力的負擔。緊急連絡措施:將緊急撤退方案及連絡方式等詳細資料備份留給守人員。暖 身 操:溯溪是必須使用全身的活動,為避免造成運動傷害,溯行前的暖身是必要的。從頸、肩、手、胸、背、腹、腰、臀、腳等各部位的關節與冗肉都應該伸展開來。尋找溯行路線:遇困難地形時,謹選擇可行路線前進,以及主支流路線的選擇等,可借助地圖、指北針與高度計來斷定。高繞路線應選坡度小、植被良好、巖壁穩定之處繞行。並應註意上方踢落的落石,慎防隱藏在林間、石縫中的蜂、蛇等。攀登瀑布或橫渡巖壁:先選擇路線,勘查把手點與確保點,運用三點不動一點動的攀巖原則進行。深潭泳渡:應先觀察水流速度及可能產生漩渦之處,在做好確保之後才可進行。橫渡溪流:選擇橫渡地點及橫渡方式,可利用跳躍巖石、遊泳、輔繩、木杖或數人互助同時渡河。宿營地點:避免在巖質不穩或易落石地帶紮營。在天候不佳時,營地應選擇在最高水線以上,以避免山洪暴發,措手不及。三不原則:不貪快、不摸黑、不做超過本身技術能力的動作。溯溪是可休閑、可冒險的活動,但因溪谷的地形是崎嶇不平,激流、深潭、瀑布不斷。初學者若要盡興的參與,最好能參加偽V練營或加入專業的溯溪團體。跟隨經驗豐富的溯溪專家學習,循序漸進的累積經驗,很快的也能成為溯溪高手,安全且暢快的享受神秘的溪谷世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