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鯨魚肉幹就像一件禮物幫助科學家確定了一個長期以來被遺忘的突吻鯨新品種。同時,對突吻鯨這種最難以捉摸的、神秘鯨類的“復活”也讓人們對其產生了新的質疑。

科學家利用肉幹「復活」消失的鯨魚 復原圖

  美國華盛頓奧林匹亞卡斯卡迪亞研究團體的鯨類動物生物學家Robin Baird說:“對於大多數突吻鯨品種而言,我們知之甚少;它們可能是我們在大型哺乳動物家族中了解最少的物種。”

  研究對象Mesoplodon hotaula是一種深藍色的、如同大眾廂式貨車大小的、帶有突出鼻子的鯨類動物。該物種第一次引起科學家註意是在1963年,當時一只成年雌性突吻鯨滯留在印度洋的斯裏蘭卡海域。然而,僅僅在2年後,M. Hotaula就被認為是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當時其他研究人員想確定該物種與M. Ginkgodens(另一種科學家通過擱淺的屍體認識卻不曾在大海中見過的突吻鯨)是否相同。

  40年後,居住在太平洋西部基裏巴斯共和國吉爾伯特群島環礁的當地居民,在臨近當地一個節日時,送給來訪的海洋生物學家一些遺留下來的鯨魚肉幹。於是,樣本就交到了新西蘭奧克蘭大學鯨類動物遺傳學家手中,他們正在收集建立一個所有已知突吻鯨的DNA數據庫。現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的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的鯨類動物遺傳學家、該研究的主筆之一Scott Baker說:“這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驚喜。因為肉幹的基因序列與任何已知的物種都不匹配。”

  隨後,在2005年,其他合作者在位於夏威夷群島的東南部和吉爾伯特群島東北部2600公裏的巴爾米拉環礁上又收集到了一些鯨魚的骨骼和牙齒。從這些標本中提取的基因序列與幹肉相匹配。最終,在2009年,研究人員在印度洋西部的塞舌爾群島發現了一具突吻鯨的屍體;它的DNA與風幹肉的樣本也是匹配的——盡管這種鯨生活在吉爾伯特群島數萬公裏之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