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25日電 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市河道清水治汙有關工作情況通報會上,杭州市城管委方面稱,2014年杭州將消除全市範圍內47條大小黑臭河道,其中一項驗收標準便是“清可見魚”。

  “必須把生態環境作為生命線來對待,寧可經濟增長放慢一點,也要壯士斷腕,下最大的決心、花最大的力氣,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在剛剛結束的杭州市“兩會”上,一位杭州市政府官員這樣表態。

  如果以“五行”來定義一座城市,那麼杭州必定屬“水”。面海而棲、瀕江而建、傍溪而聚、因河而興、由湖而名,“水”是杭州的金字招牌。

  據統計,杭州共有河流3223條(在1∶10000的地圖上有標示且年斷流不超過3個月),市域內總長度14751公裏。

  此前,杭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宋肖鋒曾公開表示,城市河道水質不容樂觀,仍有50%以上的河道劣五類。

  當“十面"霾"伏”、“請環保局長下河遊泳”這類尖銳而現實的呼聲成為當下大眾輿論的熱詞時,人們開始重新定位環境汙染與城市發展的“天平”。

  采訪中,多數“老杭州”感嘆,兒時記憶裏那條可供洗菜、做飯的門前河早已物是人非,現在全成了臭水溝,“一到下雨天,河底的汙泥還會翻上來,臭氣熏天。”

  而在汙染嚴重的城市河流中,城管方面也有一份“黑名單”,其中拱墅區包括蔣家浜河、北莊河等21條汙染河流“上榜”,據杭州全市之首。

  “治水”,迫在眉睫。

  對此,杭州市城管委給出了一份2014年的年度“治水”目標:消除47條城市河道黑臭現象;建成3座汙水泵站,開通25.9公裏汙水幹管;完成300個排水口300個汙染源點3萬噸/日汙水截汙納管量;溝通6條斷頭河,完成12條城市河道綜合整治,新開工21條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完成30條(段)30公裏城市河道30萬方清淤疏浚量;實施河道生態治理,創建5條生態示範河道等。

  在驗收標準上,城管委方面表示,首現要以最為直觀的視覺效果來判斷,水質透明度必須大於50厘米,目測表觀水清、可見多種水生動物和沈水植物。其次,需建有河道長效管理製度和組織機構,專人管理專人養護,保證河道沿線無汙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無晴天出水現象。

  在相關指標上,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達到或優於地表水環境質量類標準;氨氮和總磷基本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類標準。

  “當然,老百姓的意見也不能少。”現場,一位城管委負責人指出,河岸設施完善、養護規範、環境整潔優美,沿河居民環境調查滿意度達到90%以上,也是驗收的一大標準。

  不過,該負責人亦坦言,盡管通過長期努力,杭州城市水質改善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還有部分城市河道存在黑臭現象,且具有反復性,城市河道現狀仍達不到民眾對“美麗河道”的高要求。

  在提高政府監管力度的同時,城管部門也呼籲廣大民眾有更多的能自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參與到城市河道治理保護的行列中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