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黃花魚」竟然也掉色 標簽藏「玄機」
黃花魚的肉質鮮美,引來消費者的垂青。但由於市場上一些以白姑魚、大黃魚冒充黃花魚,甚至給“黃花魚”染色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所以很多消費者對於集貿市場上的“黃花魚”都是望而卻步,而對超市內的產品則是深信不疑。可誰會想到,昨天記者跟隨工商河西分局馬場工商所執法人員對大潤發超市內銷售的“黃花魚”進行檢查,卻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讀者報料:手摸就掉色
“顏色黃燦燦的‘黃花魚’,可在清理過程中卻發現掉色,是不是經過‘染色’了?而且如此低的價格,究竟是不是‘黃花魚’。”昨天一早,本報小崔暗訪工作室接到了市民孫先生的反映。孫先生說,前兩天,他在大潤發超市購物時看到櫃臺上銷售的黃花魚顏色黃燦燦的,顯得特別新鮮。感覺眼前的“黃花魚”價格很低,孫先生就購買了兩條。可在回家清理魚腸、刮去魚鱗時卻發現,摸過魚腹部的手變黃了。聯想起此前媒體曾經報道過一些不法商販,為了增加黃花魚的賣相,紛紛給魚染色的事情,孫先生不禁對眼前的魚產生了懷疑。他急忙給一名賣水產的朋友打去電話詢問。而當朋友聽完孫先生購買的魚的大小和價格後,這位朋友還告訴他:“你買到的很可能根本就不是黃花魚。”
工商出擊:標簽藏“玄機”
記者與工商河西分局馬場工商所取得聯系後,該所趙所長表示,他們也剛剛接到消費者對該事的反映,正準備趕往現場。10點左右,記者和趙所長親自帶隊的執法人員一同來到了大潤發超市紫金山路店的水產品櫃臺。執法人員發現,該櫃臺上擺放有大小兩個不同規格的“黃花魚”,每斤售價分別為17.9元和19.8元。其中體型較小,售價為每斤17.9元的黃花魚腹部顏色金黃,看上去顯得十分新鮮。為了驗明是否掉色,趙所長拿出隨身攜帶的紙巾,在該黃花魚的腹部輕輕擦了幾下,頓時,紙巾上就出現了黃顏色。記者用手摸了幾下魚腹後,再用紙巾擦手發現,紙巾上也出現了黃顏色。而銷售人員則表示,掉色實屬正常。執法人員索要該產品的檢驗合格報告時,超市也未能馬上提供。鑒於此,執法人員當即責令該產品停止銷售,下架待查。
接下來,執法人員又對每斤價格為19.8元的“黃花魚”進行檢查發現,該魚的腹部顏色顯然黯淡了很多,沒有此前查看的那麼金黃。而細心的執法人員發現,雖然櫃臺上的標簽標明是黃花魚,但消費者一旦購買該產品後,超市打出的標簽竟然顯示是“小雜魚”。鑒於標簽與實物不符,將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維權,執法人員當即責令超市對上述問題進行改正。
記者調查:原是大黃魚
那麼,該超市銷售的究竟是不是黃花魚呢?昨天,記者現場購買了兩條每斤售價為19.8元的黃花魚。這兩條魚每條都在1.5斤左右。隨後,記者帶著該魚來到了天津市水產研究所。得知來意,該所劉書記立即組織了專業檢驗人員對該魚進行了查看。檢驗人員仔細查看後介紹說,天津人所稱的黃花魚的學名其實為小黃魚。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小黃魚全部是野生捕撈的,還沒有實現人工飼養。而記者提供的兩條“黃花魚”,其實是一種名為大黃魚的品種。這兩種魚名稱中有大、小之分,但並不是指它們的體型大小。雖然它們屬魚類的同一科,但實際上根本就是兩個品種,而且市場上很多大黃魚是人工飼養的。如果野生黃花魚能夠長到1.5斤左右,是十分難得的,售價也會很高。如果超市將大黃魚標稱為黃花魚是不準確的。
那麼,該超市銷售的黃花魚究竟是否進行過染色呢,本報也將繼續關註此事。新報記者崔楠攝影撰文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