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福建海魁水產集團生產的一批鮑魚罐頭登上了發往美國的貨輪。這是福建省首次向美國出口鮑魚罐頭,標誌著福建東山檢驗檢疫局轄區精深加工水產品再次打開新的市場,也成為東山局助推水產業轉型發展的成功範例。
精誠所至 點“魚”成金
福建東山檢驗檢疫局所轄東山、詔安、雲霄、常山三縣一區是著名的漁業產區,水產業發達,2013年水產品出口貨值達到21.5億美元,占福建省40%以上,占全國水產品出口總值超過一成,是全國最大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但是,長期以來轄區水產品出口大多是粗加工,產品附加值較低、原料不足阻礙著企業的成長。如何實現轉型升級成為各級政府和企業的重大課題,檢驗檢疫人也以責無旁貸的魄力積極投身水產行業轉型發展的大潮之中。
精深加工 向市場要效益
走進東山順發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先進的蟹肉罐頭流水線、魷魚生產線以及一組先進的二元式超低溫速凍設備。正是靠著這些一流的生產設施,去年順發水產品出口超1億美元。公司董事長葉貴雄說,以往他的企業與別人一樣,只投入幾十萬元進行簡易搭蓋,賣的是廉價的魚蝦大片凍、大籮筐的粗加工半成品,眼睜睜看著“肥水流入外人田”。近年來,不論是改擴建車間,還是新辦企業,全部在檢驗檢疫部門指導下,按國際質量要求,高標準改造和建設新生產線,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
東山局實行一廠一品一案的幫扶政策,提前介入企業新建生產線、研發新產品,加強國外主要市場的研究力度,收集貿易信息和技術標準,提升企業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的針對性,還協助海魁水產集團建立了轄區首家企業自辦的水產品研究院,用於開發新型產品、完善品質管控,現在已經開發出了鮑魚罐頭、異形罐頭、海鮮包等十幾種新產品。
現在,轄區水產加工企業基本形成一個涵蓋冷凍、保鮮、罐頭、魚糜製品、保健食品、休閑食品、旅遊食品等多層次的加工體系。小小魚、蝦、蟹經“穿衣戴帽”後,“搖身一變賽黃金”,出口到五大洲的100多個國家,特別是出口歐美等高端市場增長迅速。
海納百川 突破原料不足瓶頸
“東山海魚,天下領鮮!”過去,東山檢驗檢疫局轄區水產品加工企業90%以上的原料都是來自於本地海捕,但是海捕漁獲物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發展迅速的水產品加工業,加之國內鮮銷市場、外地加工廠的分流,企業“吃不飽”的怨聲日益高漲。面對一批又一批前來咨詢的企業,東山局黨組決定,改進水產原料監管方案,全力幫扶企業拓展原料來源。
通過多方走訪、座談,東山局拿出了開源節流四項措施,包括加強對本地海捕原料監管幫扶企業在豐產季節進行儲備;加大對養殖基地出口備案的指導以增加養殖類原料供應;創新異地備案監管模式引導企業異地收購;增加進境水產品冷庫備案幫助企業從海外獲取原料。
在占地415畝的東海岸物流保稅倉,一座倉儲量7萬噸的超大型凍庫已經建成使用。東海岸保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加和說:“檢驗檢疫部門全程指導凍庫建設,迅速辦理了進境水產品冷庫備案,現在,東山口岸可以匯集全球各地的水產原料,成為重要的水產原料集散基地。”
現在,國內海南、廣東、浙江的水產原料和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的水產原料紛紛走進東山企業的生產車間,養殖類水產品加工也占到了20%以上,本地海捕原料依存度下降到50%左右。
合力共贏 打造水產品金字招牌
安全是水產行業發展的底線,更是打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東山檢驗檢疫局聯合地方政府部門大力推進出口海捕水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建立起“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龍頭帶動、全民行動”的工作機製,突出“協會+作業漁船+加工企業+標準”的特色,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的驗收;此外還積極幫助企業完善HACCP體系,采取指導企業實驗室建設、免費培訓檢測人員等形式提升企業自檢自控能力,推廣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理念。
在東山融豐公司實驗室,各種產品的檢驗檢測設備齊全。“只有安全、優質的產品,國外買家才能接受。”公司老總說,以往有些企業不願意花錢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甚至存在著馬虎應付的心理。現在,每一家出口企業對建設質量自檢自控體系的認識都有了很大的轉變,主動送實驗室人員到檢驗檢疫局培訓,也舍得投入三五百萬元增添實驗室檢驗設備。
食品科科長陳毅偉介紹,通過實行“111出口食品農產品監管模式”,東山局轄區出口水產品安全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在出口持平的情況下,2013年國外通報率較去年同期下降54%。在歐盟官方檢查中,歐盟官員給予了“生產企業衛生狀況良好、沒有不符合項、官方監管與歐盟等效”的評價。一位陪同官員說道:“這是歐盟官員在咱們國家五個地方考察後給出的最高評價,說明東山水產品質能夠經得起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的檢驗,將成為促進產業發展的金字招牌。”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在官網上發布消息,東山出口海捕水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正式獲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