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位於即墨市鰲山衛街道辦事處的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種苗基地了解到,一種名為“瑞鱈”的澳大利亞石斑魚“遊”入位於該中心的青島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種石斑魚在澳大利亞也十分名貴。由於產卵率極低,對養殖條件要求苛刻,以致全球該種魚的產量也只有700噸。該魚在我市經過三年的試驗培育,今年終於養殖成功,目前有10噸瑞鱈已經長成,未來一兩個月,這些瑞鱈將被推入市場,讓市民一飽口福。
澳洲名魚“遊”入青島
瑞鱈,又稱七好澳斑,原產地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墨瑞達令河流域,俗稱澳洲龍紋斑、澳洲瑞鱈、澳洲鱈鱸、蟲紋鱈鱸或澳洲石斑。據介紹,澳斑的祖先來自海洋,現代的澳斑雖然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淡水中,但有洄遊的習性,能夠在鹹淡水甚至海水中生存,依然帶有海水魚的部分特性。
研究調查顯示,澳斑肉質結實、白而細嫩、味道鮮美、無腥味,且有一股淡淡的獨特香味,肉嫩刺少,口感優於石斑及筍殼魚,含有豐富的必需氨基酸及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和經濟價值極高,是澳大利亞最頂級的白肉魚,在澳洲排名四大經濟魚種之首。據介紹,澳斑在華盛頓公約CITES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曾列為CR級別,是極度瀕危物種,排在我國國寶大熊貓(EN瀕危物種)的前面,在澳洲有“澳洲國寶魚”的美稱。我國自1999年開始引進澳斑試養,但由於缺乏相關的苗種繁育與馴化、養成及專用配合飼料等技術,結果均以失敗告終。不過昨天記者從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了解到,這種澳大利亞的“國寶”已經在我市養殖成功,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青島年產量將達200噸
由於澳斑產卵率極低,僅為石斑魚的五十分之一,而且對於環境、藥物都很敏感,因此澳斑的繁殖、馴化及養殖難度很高。目前全球澳斑養殖量很小,只有700噸左右,其中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本土。
“我們公司自三年前開始引入這個品種的魚苗,已經先後引入魚苗100萬尾,經過三年的培育實驗,今年終於見到成果了。”七好水生動物營養研究院的技術工藝總監陳偉說,目前該公司養殖的瑞鱈已有十余萬噸長成,單條體重在1至2公斤,這些長成的瑞鱈將在未來一兩個月推向市場,他們將選擇在南山水產品市場首推。“此外,我們在萊西望城還建成了一個瑞鱈養殖基地,這個基地現在已經投入使用,今年將有200噸的瑞鱈從該基地產出,銷往全國乃至全球各地。”陳偉說,我市將成為全球範圍內瑞鱈的重要產地,青島市民將首飽口福。
養殖池水甚至可以飲用
陳偉帶領記者來到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的養殖區內。這是一座大房子,就似加工廠房,一進入“廠房”內,濕熱的環境頓時讓記者的眼鏡蒙上一層霧氣,而後記者進入其中一個“車間”,百余平方米的房子內伸手不見五指,房子中央是一個圓形的大水池,裏面養殖的便是瑞鱈,水池內的水通過兩個水泵循環,池水深約1米,就似一個巨型魚缸,在水電筒的幫助下,記者看到,池水清澈見底,就好像剛放入的自來水一樣。
“瑞鱈對水環境要求較高,這個水池的水清潔度達到了飲用水標準,可以直接舀過來供人喝的。”陳偉說,之所以要在昏暗的環境養殖瑞鱈,主要是考慮到瑞鱈的生活習性,這種魚在澳大利亞生活在十余米深的海水水底,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龍蝦等獵物,這種捕獵方式需要光線昏暗。此外,瑞鱈對水溫的要求也比較高,25℃最適宜其存活。“瑞鱈是兩河水魚,既能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存活,但是最適宜的環境是淡鹽水,我們使用的是千分之五的淡海水。 ”陳偉說。
據介紹,雖然我市已經養殖成功,但是魚苗還需要從澳大利亞引進,下一步,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將著手瑞鱈魚苗的研究,若實驗成功,那麼瑞鱈將成為本土海洋產品,從更大規模上豐富我市乃至全國和全球的餐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