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有讀者向本報記者反映,早上在護城河邊晨練時,發現護城河內有不少死魚,這些死魚有大有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6日上午,記者來到護城河黑虎泉,讀者反映死魚較多的區域就在附近。記者沿護城河走了一圈發現,死魚主要集中在琵琶橋東面一片水域內,有二三十條,沿岸其他地方並沒有發現死魚。這些死魚有大有小,以鯽魚、鯉魚為主。
在附近巡邏的保安告訴記者,琵琶橋東側一片水域是人們放生魚的地方,“最近經常有人來這兒放魚,可能這些魚不適應護城河水溫,或者缺氧,所以很快就死掉了。”該保安說。
經常在此打掃衛生的保潔員表示,經常有人來這兒放生魚。“早上七八點鐘就有市民來這裏放生,放生的魚有鯉魚、鯽魚等。”
采訪中,也有市民對魚類死亡的原因提出質疑,“幾十條魚都死了,是不是水被汙染了?”對此,記者咨詢了環城公園工作人員,環城公園副主任於勇告訴記者,這些死魚基本上是市民放生的,大多是從市場上買來的。這些買來的魚不適合護城河裏的水溫,放生後死亡的幾率很大。由於護城河還承擔著城市防汛功能,所以不提倡市民到護城河放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