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攢動,網兜林立。這可不是《舌尖上的中國》裏的趕海鏡頭,而是在沈陽勞動公園裏發生的一幕。
5月14日早上,兩位好心人往勞動公園湖裏放生兩萬尾魚苗,不想此舉卻引來大批捕撈者,五米一竿、十米一網將湖的南岸包圍。可憐剛剛被放生不到半天的小魚苗,竟成了盤中餐。
尷尬:這邊放生那邊搶撈
14日早上,市民劉先生撥打96009新聞熱線反映:“早上七點的時候,兩個好心人開著面包車拉著兩大桶魚苗來到勞動公園的湖邊放生。”劉先生說,裏邊的魚苗有一指多長,據放生的人說,魚苗足有兩萬尾。
本是善意之舉,卻吸引了很多湖邊覬覦的目光。“河邊有很多釣魚的,看見人家放生,這些人紛紛打電話給朋友。”劉先生說,於是拿竿的、帶網的,紛紛奔向湖邊,不到半個小時,勞動公園湖南岸基本就被撈魚的包圍了。
“那場面老壯觀了,隔五米就是一根魚竿,長竿短網的,就像去海邊趕海。”劉先生這樣形容當時的場面。
驚訝:中午拿回去炸魚醬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立刻趕到勞動公園湖邊,正如劉先生所說,勞動公園湖邊聚集了大量的垂釣者,有的人嫌不過癮,幹脆下網撈,密集的網眼將細小的魚苗都撈了上來。記者註意到,一個撈魚者的水桶裏都是一指多長的小魚,記者問及其用途時,對方的回答驚人:“中午拿回去炸魚醬,老香了。”撈魚者說。
臨近中午,捕撈者基本是滿載而歸。市民劉先生說:“這樣的撈法,湖裏的魚基本也就沒了。”而記者註意到,公園方面早已經在湖邊立起了禁止垂釣的牌子。
提醒:湖魚不能保證安全
隨著春暖花開,這樣的捕撈行為,在沈陽市的其他公園以及內河都存在。但記者卻很擔憂,這些魚真的能食用嗎?
為此記者詢問了沈陽漁業工作總站的高級工程師王明焰。據王明焰介紹,目前市內各公園及內河的水質都不相同,所以這些水域裏的魚如果被食用,也不能保證安全。
被放生的魚也不能保證安全。王明焰說,即便這些魚來自安全的養魚塘,但如果放生的水域被汙染,魚也很快會吸收河水內的物質。“汙染物質會從魚鰓、血液,最後滲入肌肉,而且速度非常快。”王明焰說,顯然這些魚也是不能吃的。
上遊放生、下遊捕撈的現象在其他城市也曾發生過:
2011年8月14日,北京媒體報道,盂蘭盆節期間,很多香客前往雍和宮放生鱔魚,此舉也引來數位釣魚者聚集在雍和宮附近的護城河邊,打撈鱔魚。
2012年2月20日,南京30多名市民租輪船到長江中心處,放生50多筐活蹦亂跳的魚,價值在17000元左右。沒想到,卻引來13條漁船緊追不放,捕撈這些放生的魚。
2013年12月23日,有東莞網友發微博稱,他們在東江東莞段上遊組織放生活動,一些市民就在下遊拿著網兜、麻袋撈魚。據了解,有人來來回回撈了數十籮筐鯉魚、海螺,運到附近的市場出售。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