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越來越多由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洋之中,正在加劇的海水酸化使得一些魚類難以用肉眼捕捉到快速移動的物體。科學家早已發現海洋酸化會損害魚類的嗅覺和聽覺,至於對魚類視覺的影響,科學家則知之甚少。因此,研究者將目光投向帶刺的小熱帶魚多刺棘光鰓鯛(Acanthochromis polyacanthus),它是一種常見的海洋魚類,而且由於很容易飼養,所以非常適合實驗室研究。
就像人類的眼睛能夠接收到電視屏幕的閃爍一樣,這種熱帶魚類也能用它們的雙眼捕捉快速閃爍的光。究竟多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才能影響它們的視覺呢?研究者將這種小魚分別置於不同二氧化碳濃度的水容器中,並以不同的速率照射燈光。為了鑒別出它們是否捕捉到了每一次的閃爍,該小組利用電極測量小熱帶魚眼球內的神經細胞活動。如果電極探測到神經細胞的活動與光的閃爍保持同步,則證明它們看到了這些閃爍。
研究結果表明:在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2100年的預期水平時,若光每秒的閃爍次數高於79次時,小熱帶魚眼部的神經活動將完全停止。這一數據比它們在當前二氧化碳濃度下的視覺能力下降了超過10%;在現階段,若每秒閃爍次數不超過89次,它們還是能夠看見的,研究者將這一結果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
該研究小組認為,視覺受損的魚更易成為捕食者的盤中餐,海水中過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將對神經細胞蛋白的各類氨基丁酸造成幹擾,而後者對視覺能力和行為能力有重要作用。此外,大量其他具有相同蛋白的物種也一樣在劫難逃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