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吃蝦爆鱔面,「老杭州」一定會如數家珍說起奎元館與狀元館兩家百年 老店如何擅長製作此一名面,以致市井流傳這樣的話:沒有吃過奸爆鱔面,等於 沒有到過杭州。可見美食與美景,相輔相成,遊了美麗迷人的西湖,如果沒有吃 過鮮香可口的奸爆鱔面,便會成為一件遺憾之事。
  

但舊時杭城還有一家擅長製作蝦爆鱔面的面館,名叫樂(六)聚館,此店位 於中山中路歷史街區的太平坊巷口。這是一:H不起眼的單開間門面的小面館, 但它的知名度在杭州城裏,卻與豐樂橋上的老聚勝、三元坊的奎元館(當時店面 還在三元坊)成鼎足之勢。誰都知道面要好吃,料作與面要混燒,且要生面下 鍋,現燒現吃。
  而現今面館,由於生意鬧猛,「澆頭」都預先燒好,客至,在燒好的 面上澆上一勺,因面料分開燒,其味淡薄,只能稱之為「蓋交面」,且奸仁不到 1〇顆,鱔片亦僅六七條而已,真是「蝦貴似珠、鱔稀若參」(新聞界前輩元老黃萍 蓀語)。而舊時的樂(六)聚館,卻為顧客料面單燒,一鍋只燒一碗,燒面之湯系 用火腿或筍熬成,特別鮮美,逢到老主顧特別優惠,堂倌會向堂口(通向廚房)高 喚:「料兒混燒,重料輕面(料作與面條混和燒,多放蝦仁片,少放面條)。
  」

1935年秋,嘉興、湖州一帶鬧水災,陸地行舟,人居屋頂,杭州各界著名人士 籲請梅蘭芳劇團來杭州獻藝,義演賑災。梅蘭芳得知後急公好義,便率名角金 少山、王鳳卿、姜妙香來杭演出。某日,義演主持人、杭州商會會長、杭州中國銀 行行長金潤泉,請梅劇團主要演員到樂聚館品嘗王牌蝦爆鱔。
  梅蘭芳吃了這葷 (豬)油炒、素油爆、麻油澆的重料面後,大加贊賞:「余走南闖北,食面多矣,大多 大鹵、炸醬等數味,厭之。今得此,足見西湖食府有此『明珠』,不枉此行。」面店 老板見梅蘭芳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當即奉上文房四寶,請其題詞。梅略作謙讓, 即沾墨揮毫寫了「朵頤大快」四個大字。
  店家將其裱掛在堂前,觀者如堵,從此 樂(六)聚館聲名鵲起,生意越做越好,天天有外地遊客慕名前來品嘗,以致「不 吃奸爆鱔面,等於未到杭州」之語流傳於世。

「料兒混燒,重料輕面」,這種講究製作工藝、講究製作、舊時杭城名面館的

經營格言,是飲食行業一種優良的傳統。
  筆者希望通過此文的介紹,能夠引起 有關部門重視與借鑒。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