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在自然水域釣魚餌料怎麽搭配好

夏季釣魚使用魚餌的技巧
一、要用顆粒餵窩點,不宜散餌撒面團:
用現代商品顆粒魚餌或傳統的糧食類顆粒餌餵窩,就既有它因落水快、霧化而讓小雜魚難以發覺和追攆不及的快捷優勢,又有落窩後不易攝、遛魚久的長效優勢,較之粉狀餌,就能相對避免和減少小雜魚擾窩鬧鉤這種煩心事。所以,有經驗的釣魚前輩總結出「夏天餵窩用顆粒,粉餌最招小魚鬧」這樣一句經驗之談,是很有道理和值得借鑒的。
二、備餌要超前性,分別魚種定餌型:
要釣哪種魚,首先就得掌握哪種魚的味覺食性。這裏所指的「味覺食性」,不僅僅是關於餌的葷素和葷素品種,而更要講究這些品種的「味型」,即「餌型」。分為:香、甜、腥、酸、臭。據水產魚類學有關資料顯示,幾種主要淡水中的鯽、草(青)、鯉、鰱(鱅)先天就具有比人類強過500多倍非常敏感的嗅覺和味覺器官。所以,在遊弋覓食時,自然會按自己的嗜好選擇帶甜、香、腥、酸型的食料作佳肴美餐。它們各自的食性偏愛,一般為:鯽魚喜歡濃香型;草(青)喜歡清香型;鯉魚喜歡微甜型;鰱魚中的白鰱喜歡酸型;花鰱(鱅)喜歡酸臭型。在掌握了它們貪嗜這些不同味型食料之後,釣者出釣前,要按所釣水域所釣魚種,除商品餌已經考慮到了這一因素,但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外,尤其自製傳統餌,首先要註重堅持,並認真做到「魚與餌」和「餌與味」兩個二合一,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三、按照季節分水域,臨場應變擇葷素:
夏天,有初夏、仲夏和盛夏三個節氣,但每個節氣的天時氣溫,都比春、秋、冬季間的節氣氣溫有較為明顯的不同。所以,垂釣時,更應根據不同節氣和水域情況來確定釣餌的葷素,是夏天用餌臨時要善於應變的一項基本常識。初夏,在常年農歷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這期間,俗話說:「變天常會雨,難有日無風」。不過,天天有風,並不等於整天是風,若是在塘庫、湖泊,一旦風平浪靜,釣者除了釣只吃葷餌的特殊魚種外,要馬上改用進食快、訊號靈的面食性素餌,且只要拋竿不散落脫鉤,餌質越松軟就越好。這樣,即便窩裏一時還沒魚,也能發揮邊釣邊等、以餵代釣和越釣越「發」的用餌優勢。反之,要是有風,尤其遇上大風,又要立即以「素」改「葷」,才能使魚訊傳遞給浮漂的反應信號在風浪中變「弱」為「強」,便於自己觀漂,避免錯過提竿中魚的機會而減少魚獲。仲夏和盛夏時節,雷陣雨較多,要是在江河泛洪水後的緩流水中垂釣,一是因緩流水的蕩滌作用,二是由於水色渾濁,這時候,只宜用葷餌,最好是鮮活的蟲類餌即便在某種情況仍須使用素餌,以嫩玉米、酒泡小麥粒等這類顆粒性餌為佳。若一定要用面食餌,需增加黏性和硬度,避免入水後即被蕩滌溶散。
四、葷餌註意保鮮活,面餌易腐防質變:
在存放期或使用的當時,要特別註重該活用的不能讓它死去,該鮮用的不能讓它陳腐,否則就會影響效果。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尤其盛夏時節,即便是臨場現調製的新鮮釣餌,若超過3小時或半天以內沒有用完,都應視為陳餌,必須再重新調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