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也是個新手;曾經,我也被坑過;曾經,我也交過無數學費
今天我想總結一些經驗分享給魚友們,少交點學費多買點魚,多好

知道嗎?很多人在下海的時候其實第一步都走歪了!
要問第一步是哪一步?我要告訴你,就是選魚缸這一步!
選魚缸或者說設計魚缸,我個人認為是下海最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走歪的一步,最可怕的是這一步走歪了,以後很難再矯正過來,除非你換缸!
希望看完我碼的這些字以後,能幫助各位魚友夥伴,下海第一步千萬別走歪了!

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尺寸問題,先拿珊瑚缸來說
還記得幾年前,當我被魚店裏的飄逸的珊瑚,五彩斑斕的小魚吸引的挪不動腳步的時候,我就下決心要下海了。
當時找到一個商家來給我做魚缸,因為我不懂,商家更不懂海水魚缸需要註意的地方,幾乎是完全按照淡水缸的思路來做的,結果這個魚缸後來越玩越覺得別扭,越玩越覺得得換個缸
哪裏出問題了呢?可以說哪裏都出了問題,幾乎一無是處......
1、首先說說寬度。缸深不如景深,相信很多魚友在選擇魚缸的時候都是按照家中預選的位置來進行尺寸選擇的。我看到過很過新手區得帖子,都在問寬度40行不行,寬度50行不行,我想說多寬都行,但是不比不知道,當你的50寬度的缸看習慣了,再去看別人70甚至80寬度的缸的時候,你會感覺為什麼幾乎同樣的珊瑚同樣的狀態,別人的缸怎麼那麼壯觀那麼震撼?這就是景深的關系,具體什麼是景深我就不在這裏討論了,我們只研究尺寸。很多魚友會說,我也知道缸越寬越好,可是我家放魚缸的位置旁邊的桌子櫃子什麼的都是50寬呀,如果魚缸比它們寬出來一塊會不會很難看?我想告訴你,除非你是強迫癥患者,否則魚缸比周邊的家居寬一點出來,一點不影響美觀,甚至別有一番風味呢。所以各位,大膽的放寬你的魚缸吧,反正我們不是強迫癥,哈哈哈
2、再說說高度。我想珊瑚缸的缸體高度一般不超過60,這一點已經是大家的共識甚至是嘗試,但是為什麼不能超過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大體上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跟大家分享。第一個是安全系數上的要求,初中物理都學過,水位越高壓力越大,所以高缸都要加上拉筋才安全牢靠,可是拉筋真的很影響美觀,為了不拉筋,高度盡量不要超過60這個線。第二個原因是燈光。水會阻礙光線的傳播,而珊瑚又需要光合作用,如果缸太高,位於高處得珊瑚光照可能比較理想,而底部可能就光照不足了,這一點顯而易見。最後一個原因就是維護了,之前我有一個魚缸是45厘米高,站著一伸手就能夠到缸底,對於我這種手賤黨,沒事就喜歡伸手進去折騰,缸矮真的方便。而另外一個60cm高的缸,我就很難站著夠到缸底了,為了維護經常都要搬個凳子才行。所以,珊瑚缸的高度盡量控製在60cm以內比較好,個人認為最佳高度是50cm。
3、再說說長度。其他長度不說,如果要我評選最奇葩魚缸長度,那我要選80cm長。為什麼呢?一方面是燈具選擇比較困難,大部分燈都是按照60、90、120、150這樣的尺寸來做的,80cm長度的缸選60的有暗區,選90的又長一塊出來,好尷尬。另外可能是個人審美的關系,我看到80長度總感覺很別扭。


魚缸尺寸選好了,下一步就來到了上下水的選擇上面。這一部分犯錯的魚友就更多了,今天要好好探討一下上下水的種類和選擇。希望魚友們能夠多多補充。
魚缸有背濾有底濾甚至還有人玩上濾或者濾筒甚至裸缸等等,但是個人認為除了底濾以外其他都只能當檢疫缸用用,或者就是鬧著玩的。所以暫時不研究,今天就說說底濾缸的上下水選擇問題。

一、上水選擇篇:
1、上水管粗細的選擇。很多人納悶了,上水管還要選?那當然了,我的第一個缸,500多L的水體,做缸老板按照淡水缸思路,想當然的給走了一個20mm的上水管,一開始沒覺得怎麼樣,後來覺得水泵不給力,換了大泵以後卻發現,泵得功率和流量比以前大了一倍,但是出水量卻並沒有大多少,而且泵得噪音還變大了。這就是因為上水管太細了,水泵有勁使不出來造成的。可惜是內溢流的方式,上水管是改不了了,越玩越別扭,最後索性換缸,交了大把的學費才學到這麼點知識。我們通常認為在考慮到虛標、揚程等因素影響下,海水缸的水泵流量盡量做到水體的10-20倍左右,lps缸可以小一點,sps和fot可以大一點,流量越大過濾效果越好,甚至可以替代造浪造流。所以換算一下,60的缸大概200多升水,需要5000L的泵;1.2米缸大概500多升水需要10000L的水泵,1.5米缸大概800多L水體,大概需要16000L水泵,以此類推。而根據某品牌水泵的設計師大神的說法,3000L以內可以用20mm上水管,5000L以內可以用25mm上水管,而5000L以上就要使用32mm甚至更粗的上水管才能發揮水泵的作用和威力,否則就是光費電不幹活還影響水泵壽命了。所以,上水管的粗細,你會選了嗎?
2、出水口數量的選擇。常見的出水方式有單泵單出,單泵雙出或多出,雙泵雙出和雙泵多出,其他方式暫時不說,都差不多道理。到底怎麼選?其實沒什麼定式,全看個人喜好。如果要出水猛一些,就單泵單出。要緩一些就單泵多出或者多泵多出即可。但是你如果是一個小流量的泵,還搞好幾個出水口,或者管子選細了,還選擇多出水口,那就和小孩撒尿一樣啦,哈哈。
3、出水口方向和位置的選擇。出水方向一般有三種,水平、45度、垂直。大部分人選擇水平,因為我們在水面附近相對珊瑚較少,不容易被吹飛,如果45度,最好水流緩一些或者做一些規避,一般不推薦。垂直出水在珊瑚缸中並不推薦,原因顯而易見。但是大號的FOT缸我卻要強烈推薦垂直出水了,這一點可能很少有朋友會關註。
FOT缸我們最不喜歡看到什麼?當然是角落裏面的糞便堆積啦,這些角落往往在遠離溢流的一側,所以很多人會在一些死角增加造流或者造浪,讓水流沖走糞便,讓缸看起來幹凈清爽。但是很少有人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死角?原因是水流並沒有循環起來,我們空有一個甚至多個大流量的水泵,卻因為出水口位置和方向的選擇,而沒有讓水充分循環起來,這不是浪費嗎?還要加上造流,一方面是費電,一方面多個東西再多一根甚至幾根電線,太影響美觀。尤其對於一些屏風放置的缸,在遠離墻面的一側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觀賞面,但是加上造浪跟電線太有礙美觀。怎麼辦?其實只需要讓出水口在下水口得遠端,並且垂直向下出水,就可以很好的讓水流循環起來,讓魚缸不再有死角,就不需要再增加設備,又美觀又省電,省下的錢買兩條魚多好。
4、出水口高低位置的選擇。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出水口在水下,少部分也會有出水口在水面以上的情況,一般出現在45度或者垂直出水的情況,為了造成氣泡水柱效果,不適合海水缸,都是淡水缸的設計,千萬不要這麼做,會有噪音也會有水花鹽漬。重點說說出水口在水面以下的位置,這也是很有講究也容易被忽略的。太接近水面,必然產生水花飛濺,鹽漬到處都是。太深就是容易沖擊到生物。按照我的經驗,出水口的上沿至少要低於溢流口的上沿5cm以上,控製在5-10cm左右比較合適。當然也要看水泵流量,大流量就深一點,小流量可以相對淺一點,反正深了沒毛病,別太深就好。淺了濺起水花,輕則燈盤上全是鹽,重則水花進到電路,造成短路事故。
5、能看得見的水管顏色的選擇。顏色越深越好,顏色太淺,一方面容易被覺察到不夠自然,一方面後期長藻以後對比太強會非常難看,比較推薦深灰色的顏色,白色最好別選,藍色紅色個人也並不覺得美觀。深色管子,盡量設計的隱藏一些,讓人不知道哪裏在出水,而把註意力都集中在生物上面最好。
6、止逆的處理。在水泵停轉的時候,因為虹吸的關系,主缸中的水一定會有一部分從上水管回流。一般解決的辦法有兩種,一個是止逆閥一個是管路打孔,其中打孔的效果好一點,但是也有局限。只有當出水管有高於最高水位的部分存在,這部分完全裸露的情況才可以打孔,要保證小孔在水面以上。同時打孔位置選在背光面,保證小孔周圍不會長藻造成堵塞。至於一些水管整體低於水面的情況,就只有選擇止逆閥了,但是止逆閥被卡住的概率太高了,大部分止逆閥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都會失效,需要經常清理,實在麻煩。還有一種止逆方式,是對於垂直出水的,可以調整出水口位置稍稍沒入水中,不產生明顯氣泡水柱即可。一旦泵停掉,也不會由多少水回流。
7、總覺得還有需要補充的,先留著以後想起來再說

二、下水選擇篇
1、下水管的選擇。選下水管一個是選粗細一個是選數量。記得以前有位前輩在一個帖子裏面有一張貼圖,標註了在自然壓力下,管子的粗細和流量之間的關系。我們很多人都選擇了比實際需要更粗的下水管,雖然流量有保證,但是也同時占用了寶貴的空間,閥門也不好調整。所以下水管的選擇,以夠用為準。具體的流量和尺寸的關系那個表我真的找不著了,誰要是有收藏麻煩一定貼出來,我也特別想保存。至於說下水的數量,個人還是推薦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雙下水的。我的一個朋友剛剛開缸,下了一跳魚之後就出門了,結果一回家傻眼了,滿地都是水,魚也不見了。起初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給下水管拆開才發現,那條魚悲催的跳進了溢流,死死卡在下水閥門的位置,身體都快折斷了,死狀很慘烈。如果這個缸是雙下水,魚可能還能搶救一下,水也不會全部漫出來。我在設計雙下水的時候,一般會選擇細一個尺寸的管,為了節約一點空間和成本,不一定要學我。不過我也會把副下水的出水口高於底缸水面,同時給下水溢流內水位調高,讓下水靜音。
這樣一旦下水不暢,副下水開始工作,就會明顯聽見水流聲,提醒我主下水堵了。我的主下水是會套濾袋的,溢流水位調整的比較好,一旦副下水有水流聲了,就意味著我該洗濾袋了,兼職就是一個只能提醒系統,呵呵
2、下水閥的選擇。下水閥有好多種,最常用的是球閥,優點是便宜,缺點是太難調整。在這裏給各位推薦一種最近正在被大家使用和關註的閥門,隔膜閥。如果不知道什麼事隔膜閥,可以去某寶搜索一下,這個閥的特點就是可以做到微調,閥門擰四五圈才能完全封閉,這樣就可以一點點的調整溢流槽水位,做到幾乎完全靜音。缺點就是閥門即使全開,也等於是關閉了至少1/3的,這個和他的結構有關。所以如果使用隔膜閥,那麼下水管要比上邊說的夠用的那種粗一個號才行。用了隔膜閥,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噪音啦。說到這裏再提一下溢流內水位的問題,水位應該高到剛剛好沒有噪音為止,這個水位可以畫條線,就是最理想水位。而不是越高越好,原因顯而易見,不討論了。
3、下水口位置的選擇。有很多人喜歡把下水口上插上管,讓溢流內水位上升,以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如果不通過閥門調水位,而單靠一根管子控製水位,只會帶來呼嚕呼嚕的吸氣聲,最後還得靠閥來調,何必呢。同時管子占用了溢流內空間,溢流底下的臟東西什麼的不好打理。所以推薦大家選擇下水口不插管的方式,完全靠閥來控製水位。但是這樣容易掉進去東西堵了下水,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副下水管,以防萬一。副下水口上要插根管,管子高度略高於溢流內的理想水位。
4、下水溢流的選擇。選擇溢流經常是很多人的困難癥結所在,大體可以分為內溢流、三合一、背包和外掛四種,外掛是無奈的選擇,能不用就不用,這裏重點說說常見的這三種,以及他們所適合的情況。
先說內溢流,好處是容易打理,不會占用缸外空間,對於靠墻放置同時魚缸整體寬度受限的缸和屏風魚缸來說比較適合,壞處就是會占用缸內的寶貴空間,造景會比較困難,同時影響魚缸的整體性和美觀。個人認為屏風形式放置的魚缸,在靠墻一側做內溢流,整體上比較協調。而對於靠墻的缸來說,能背包盡量背包吧,魚缸內部空間本來就不大,再被溢流給弄沒了一個角甚至是一整邊,看起來不協調。
再說說背包溢流,這種方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優點是容易不占用缸內空間,整體更加美觀。缺點就是占用了一定空間,對於魚缸位置比較拮據的人來說,背包溢流真的很尷尬。個人認為適合不受空間限製的魚友選用,畢竟玩海水是為了美觀,背包怎麼都比內溢流美觀吧。做背包有一個註意事項一定要特別小心。就是對於比較大的魚缸來說,背包溢流一定要做的足夠寬,太窄的話,強大的下水溢流會造成沖擊,輕則產生氣泡帶來噪音,重則水花飛濺留下鹽漬。還有背包不必做的和魚缸一樣高,一般來說有魚缸高度2/3到一半就可以了,這種情況下反水板可以做到背包裏面。這麼做的好處是容易清理背包內部底下的灰塵垃圾,如果做的很高,口又小,掉進去什麼東西就弄不出來了。
最後說說三重溢流,就是那種一個大管子套小管子的,這種曾經風靡一時的溢流方式因為占用空間小而紅極一時,但是卻並不適合海水缸。一個問題是非常突兀,內溢流就像一堵墻,好歹墻後邊是封閉的,沒什麼死角。而三重溢流就是根柱子,一圈都是死角,石頭在上邊也靠不住,魚藏到後邊也看不著。再有就是容易長藻,影響美觀,所以不推薦。但是有一種情況可以使用,那就是一些魚友用水泥等工具將整個三重溢流用石頭包起來,做成一個石頭山那樣的,也很美觀,就是麻煩了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