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鰠屬的一些甲殼動物寄生於魚的鰓上引起。大中華鰠病又叫鰓蛆病,鰱中華鰠病又稱翹尾巴病。
病原
中華鰠具有雌性成蟲依賴寄生生活,幼蟲及雄蟲完全能自由生活。我國危害較大以下二種:
1.大中華鰠
雌鰠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長2.2-3.0毫米,略呈乳白色,分頭、胸、腹三部。頭部略呈三角形。繁殖期間生殖節上掛有一對卵囊。
2.鰱中華鰠
雌鰠與大中華鰠的主要區別在於:蟲體較短粗全長1.9-2.7毫米,頭部略呈菱形,頭胸部之間的假節較不明顯,胸節前四節較寬短,第五胸節很小。
雌鰠產出卵囊,經數天或十多天卵孵出無節幼體,在水中能自由生活,經4次脫皮成為第五節幼體,再脫皮1次成為第一橈足幼小體,脫皮4次成為第五橈足幼體,再經1次脫皮成為幼年鰠。蟲體在第五橈足幼體時交配,交配後的雄鰠仍可在水中自由生活到死,而雌鰠則侵襲到宿主身上過寄生生活,並且身體長大數倍。
癥狀
中華鰠以長大的第二觸角長期插入鰓絲,造成機械性損傷,影響魚的正常呼吸,引起魚焦躁不安;同時傷口又為微生物的侵入打開了門戶,可導致鰓絲的局部發炎,甚至化膿。鰠在攝食時分泌酶溶解組織,附近微血管亦被破壞,有時使鰓絲末端彎曲變形,使魚貧血。
2齡以上的草魚,病魚在水中跳躍不安,食欲減退或不食,體發黑。嚴重時或並發其他病,呼吸困難,離群獨遊,或待留近岸水體中,不久死亡。揭開鰓蓋,可見許多帶有卵囊的雌鰠掛在腫脹發白的鰓絲末端上,形似白色小蛆。
鰱中華鰠主要危害2齡以上的鰱、鱅等魚病魚常在水體表面打轉或猛遊,尾鰭上葉常露出水面,魚體多瘦弱死亡。
診斷
肉眼檢查病魚鰓,發現蟲體,必要時可用顯微鏡進行蟲體鑒定。
防治方法
(1)預防措施
①用生石灰(氧化鈣)帶水清塘,以200毫克/升至250毫克/升濃度來殺死幼蟲。
②用不同種類的魚進行隔年輪養。
③不註進有中華鰠幼蟲的池水,不放入患中華鰠病的魚。
(2)藥物治療
①魚種放養時,用氯化鈉(食鹽)為3%-5%濃度將魚種浸浴5-20分鐘。
②發病季節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在全場掛袋。
③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0.5毫克至0.7毫克/升溶液。
④高錳酸鉀全池潑灑,4毫克/升至7毫克/升溶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