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白點病的事實與真相
白點病,海水玩家們的噩夢之一。介紹白點病的文章數不勝數。漁場老板以及業界人士為了治愈它耗費巨資。在1800年代,白點病就為人所知,1900年代,白點病的研究依然在進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才了解到白點病是由一種寄生蟲所引起的魚類疾病。
聊了聊白點病的歷史,因為我覺得玩家們應該了解到,“發現問題”然後“無端猜測”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謠言遍地,就像惡性循環一樣。認真閱讀專業文章和試驗報告,自然沒有在網上搜索到的三言兩語看起來簡單明了;用一些傳說中的偏方來走捷徑,也比采用真實有效的治療方式來應對似乎來的方便。所以,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將海水白點病的事實與真相告訴大家,杜絕謠言的再三傳播。
對於白點病,我們所已知的事實有:
》》》》生命與體征
1 白點病寄生蟲在它的一生中有幾個“階段”。最初,它只是吸附在活石、底砂和缸壁等上面的小小的卵囊,一旦卵囊成熟破裂,寄生蟲就會從裏面蜂擁而出,伺機尋找可以寄生的宿主。它們鉆進魚兒的皮膚,生長成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這時寄生蟲正懷著他們的下一代,時間一到,下一代的寄生蟲們就從魚的身上脫落,形成新的卵囊,這就是他們生命循環的方式。
2 只有在白點蟲寄生在魚的身上,形成小白點的時候,人類肉眼才能察覺到寄生蟲的存在。(白點的大小就和一顆白糖差不多)
3 寄生蟲鉆進魚體的時候是不可見的,直到進入階段2。
4 這樣一個生命循環最短可在7天內完成,但通常需要24天,但也有長達72天的記錄。
5 海水白點病和淡水白點病根本不是一回事!真不知道為什麼名字取的竟然一樣,這讓很多淡水玩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參與到散布謠言的大軍中。
6 白點病寄生蟲對溫度的改變不敏感。所以,增溫對加快他們的生命周期完全無效。就這一點上,淡水白點病也是一樣。(所謂的加溫可以控製白點病的謠言就是從淡水圈子傳過來滴)
7 上至32攝氏度,下到10攝氏度,寄生蟲都可以存活。就算你將溫度弄到可以殺死寄生蟲的程度,那時缸裏的魚也多半活不成了。
8 白點從魚體上消失,並不代表著已經治愈了,那只是白點蟲生命的一個階段而已,參照2。千萬別掉以輕心!!
9 寄生蟲特別喜歡寄生在魚的腮部。水流通過魚鰓增加了感染的幾率。所以,呼吸頻率增加(每分鐘吸80-90次水)也是得病的癥狀之一。
10 寄生蟲寄生在魚體的時候會鉆到粘膜和皮膚的下方,所以醫生蝦之類的動物對白點寄生蟲是無能為力的。千萬別傻呆呆的以為弄兩只醫生蝦來白點病就會好了,拜托= =
11 寄生蟲的傳播媒介是水(遊動階段和卵囊階段)和魚(從感染的魚體上脫落,哪怕是看起來健康的魚,參照9),這就意味著從另一個魚缸裏帶來的水和魚都有可能把疾病傳染到你的魚缸來。
12 鰻魚、鯊魚和魟魚這樣的硬骨魚也會感染白點病。但是其他一些種類的魚,比如五彩青蛙,對白點病有著很好的抵抗力。但就算如此,他們也會一定的幾率被感染,或者會成為宿主。無脊椎動物、螺、螃蟹、珊瑚、藻類等等,不會被感染,但也有可能攜帶白點蟲。
13 白點蟲沒有潛伏期。他們總是伺機而動,積極尋找下一個受害者。Burgess博士的研究記錄表明,存在時間最長的卵囊大概有60天左右,這很少見,但也不是不可能。
14 有趣的事實:如果沒有新的寄生蟲進入魚缸,缸內原有的寄生蟲依然會循環他們的生命周期直到10-11個月後為止,那時候他們就像“精盡人亡”一樣,變得不怎麼有感染性了。如果你堅持
11個月不換水不進新生物,白點病將和你說白白。
》》》》治療辦法:
1 滲透壓大法。
改變鹽度至1.008或者1.009,直到最後一次發現白點的四周後。之後再慢慢上升鹽度,同時再觀察病魚4周。這個治療辦法比較難以控製PH以及水質,但魚兒鴨梨較小。
2 銅藥大法。
藥水的說明書怎麼寫,你就怎麼辦。一般2-4周見效。治療結束後,停藥,並觀察病魚4周。銅對魚是有毒性的,也會造成魚只一定的鴨梨,他們可能會停食。
3 隔離大法。
將病魚不停從一個魚缸轉移到另一個魚缸,以隔絕脫離下來的卵囊和病魚。此大法最起碼需要兩個檢疫缸,魚兒在治療時相當遭罪,鴨梨山大。
4 已知的對白點病100%有效的療法只有以上三種。
有一些藥也可以殺死白點蟲,但只在特殊條件下(比如會傷到魚)和實驗室裏(試驗對象並非海魚)。甚至一些人用處方藥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他們之所以是處方藥就說明不是能輕易搞到的
也不應該用於治療魚類,更何況已知的三種大法已經可以治愈白點病。
5 如果缸裏有活石的話,就算你使用三種大法,也是無效的。病魚必須隔離在檢疫/治療缸裏。而且滲透壓大法和銅藥大法對軟體動物、活石、其他海洋生物甚至硝化系統都是有害的。如果你堅持要在檢疫缸裏弄點擺設,放幾株假水草吧……
6(這段看的不清不楚的……意譯下吧,能力有限= =;)“對珊瑚無害的白點魚藥”,據我所知,這種東西目前還沒有。就算有也是假藥……
7 參照10,再次重申,醫生蝦醫生魚什麼的對白點病無效。
8 淡水浴大法可以殺死魚體上的一些寄生蟲,但部分寄生蟲躲在魚的粘膜下還是會逃過一劫。
9 淡水浴大法對白點蟲也是無效的,參照上面10。
10 把缸裏所有的魚移走至少8周,不要把來路不明的海水和活石加入缸中,維持過濾、照明和正常餵食,這段“空窗期”對於根絕缸裏的白點寄生蟲,成功率高達99.9%。
11 絕,對,不,要將滲透壓大法和銅藥大法同時進行。滲透壓大法將導致缸內PH震蕩,而PH降低的直接後果是銅會對魚只造成致命的毒害。除非你使用Cupramine這樣構成較復雜的銅藥。就算如此,我還是強烈建議不要將兩種大法混用。
》》》》抵抗力與免疫力
1 魚體表的粘膜層對寄生蟲有一定的免疫力,是魚兒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水溫驟降的時候,魚體表粘膜會遭到損傷,這就是為什麼降溫後,很容易造成白點病爆發。
3 無論魚只的抵抗力再強,也不代表它不會感染寄生蟲。一只健康的魚,和一只狀態不佳的魚,感染的可能性都同時存在。千萬不要以為缸裏有的魚生白點,有的沒有生就認為他們有免疫力,
大錯特錯。寄生蟲並不是隨時可見的。參見上面的2,3,9。一旦缸內有魚感染,所有的魚都必須接受治療。
4 比起健康的魚只,狀態不佳的魚可能死的更快,但不代表他比健康的魚更容易感染白點。
5 經歷過一次白點病的魚只,在它的體表粘膜內會生成一種蛋白質,會幫助抵抗寄生蟲的攻擊(這是免疫系統的一種)。一只已免疫的魚不太容易會被感染,除非……(參照下面6)
6 除非它的免疫系統不再有效。一旦好了傷疤忘了痛,和病魚或者寄生蟲隔離幾個月,這只曾經的免疫白點魚也會可能再次被感染。也或者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免疫力下降,寄生蟲會再次攻擊它。
7 白點病疫苗聽起來不錯,但如果真有這玩意的話,絕對售價不菲,在近10年內,也不太可能被發明出來。總而言之,原材料昂貴,稀少,工藝復雜製作周期長,而且使用後大概只有幾個月的效果。
》》》》個人/非個人見解以及其他有的沒的
1 吊類最容易感染白點病。正確。吊類的體表粘膜沒有其他魚類那樣厚,成分也沒有其他魚類那麼復雜。在野生環境下他們每天都要遊40公裏尋找食物,也許這是大自然提供給他們逃離寄生蟲的一個辦法。
2 白點病不用管它,自己就會好了。錯。只要你見過白點一次,說明你魚缸裏就有這玩意,就算從魚體脫落,也只是它生命的循環而已,你看不見它不代表它不存在。
3 往缸裏下“珊瑚無害”的藥,它自己就會好了。錯。這大概是圈子裏遺毒最廣的一條流言。通常的後果只有,得白點的那條魚死了,暫時看起來平安無事,別的魚也都有了免疫力。但是白點蟲仍然潛伏在魚缸裏,還是那句話,你看不見它不代表它不存在。
4 白點病治好了,但進了一條新魚,又再次復發。不對。參照3。寄生蟲根本就沒有殺幹凈,或者是新魚帶進了寄生蟲。缸內條件的改變,比如增加了新魚,就可能導致缸內老魚鴨梨增加,降低免疫力,最後導致一系列後果,比如白點的再次爆發。
5 我有一條魚,鬧過好幾次白點都好了,但最後還是白點死了。有可能。就算它曾經有免疫力,但免疫力也會不再有效果。
6 我的魚的確生過白點,但白點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錯。要麼你的魚得了根本不是白點病,要麼你的魚飛快的建立了免疫系統,要麼你的魚腮部被感染。
7 白點病真是陰魂不散,我的魚身上時不時就有1個或者2個點,不註意觀察甚至很難發現因為總是在腮部附近。正確。所以就算白點消失也也不代表治愈。
8 魚缸裏的白點寄生蟲永遠死不光。錯。操作得當,白點遠離你魚缸。做好隔離檢疫,不讓來路不明的生物進缸。我養過上千條海魚,而我的魚缸自1970年開始到現在從來沒鬧過白點。
9 魚類的身上一直都有白點蟲。錯。在野生環境中,大約只有30%(或更多)的魚被感染,但是野生魚類就算被感染也可以存活。魚缸的情況則不同,白點病會“爆發”,而且魚只沒有地方逃離寄生蟲,情況就會惡化。在抓捕運輸魚兒的過程中,魚也會互相交叉傳染,所以很多海魚身上都有白點蟲,但不是全部。
10 一條魚一旦生過白點,一輩子都會有白點。錯。白點病是可以治愈的。
11 把魚餵的飽飽的,或者餵魚吃大蒜,就會好了。錯。一個生了肺炎的人,就算整天呆在家裏,大魚大肉的吃,就會自己痊愈嗎?想也不可能。補充營養,補充維生素等等,治不好一條感染白點的魚。魚兒得了白點病相當難受,渾身癢的不行,抵抗力和免疫力也隨之降低,此時此刻你卻舒服的坐在家裏,而魚兒卻備受寄生蟲的折磨,別再等了,趕快治你的魚!
12 新的治療方法已經發明出來了。不對。就算有玩家覺得自己發明了新方法,你也得去求證,去做實驗,這又不難,也不貴。如果你的治療方法真的像我寫的以上3條大法那麼好。那麼廣大的獸醫、私人以及公眾水族館、漁場主人,包括我,絕對會采用。你就出了大名了。不僅僅在水族玩家當中,而是整個業界啊!這可能嗎?
13 那麼,就像你說的,白點病根本偵測不到,那何苦還要檢疫隔離呢?錯。檢疫隔離不僅僅是保證新魚的健康,更是為了防止白點病在魚缸內的“爆發”。
14 白點從魚體上落下來後,才會變成卵囊。不準確。在極少數情況下,白點在魚體上的時候就會變成卵囊。
15 UV殺菌燈和臭氧可以殺死所有白點蟲。不準確。臭氧不會殺死任何寄生蟲,經過臭氧處理的水也不會殺死任何寄生蟲。UV燈倒是會殺死寄生蟲,並且可以防止白點蟲的爆發,但他又不可能照到缸裏的所有地方,還是會有漏網之蟲。
16 魚身體上的小點都是白點。錯。其他種類寄生蟲細菌也會導致身體上的白色腫塊,錯誤的診斷也是流言的發源地之一,有些人聲稱自己治愈了白點,豈不知他的魚被感染的可能並不是白點蟲。
17 魚店裏夥計說新魚進兩個星期都沒毛病,買回去絕對沒白點。錯。上面的你沒看嗎?兩個禮拜根本不夠啊。而且你怎麼知道這兩個星期裏那缸水沒有混進去其他來路不明的海水呢?而且魚店員工通常根本不可能花6個禮拜仔細觀察他們庫存魚只的健康情況。真相只有一個,你不能相信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總之,請停止散布關於白點病的謠言!
翻譯 康哥駕到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