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很多市民怕冷,到了夜晚就開著空調“孵”在家裏看電視。可是一些出門散步的市民會發現,在護城河、金雞湖、獨墅湖、石湖等景區的岸邊,閃現著點點燈光,攜帶漁具的“夜釣族”不畏寒冷,享受著與魚類鬥智鬥勇的樂趣。他們有的會釣到淩晨二三點,在為城市增添獨特夜景的同時,也帶來一些環保問題。

    夜釣更有趣味,三四個小時一晃而過

    一些市民向本報反映,環城河邊已成了夜釣者的樂園,這在記者近日的走訪中得到了證實。

    前天晚上9時20分起,記者沿著環城河,從南園橋開始,沿著河邊走,走過桂花公園南側,再到新老覓渡橋景區,路程不到3公裏,共遇到25位夜釣者。

    50歲的老姚住在楊枝新村,他每周2次來環城河夜釣,冬天也照樣如此。他說自己釣魚20多年了,只要有空,晚上9點多就過來。其實,冬天夜釣最好,沒有蚊子困擾,只要多穿些衣服就行了,他有時會釣到淩晨兩三點。

    在他看來,與日釣相比,夜釣趣味性更強,更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晚上水面漆黑一片,釣魚的人把浮標換成熒光的,用一束光照著,魚一上鉤,他們就能發現浮標的動靜。“白天太鬧,晚上多清凈,別人覺得釣魚枯燥,其實坐在這裏,三四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環城河邊環境好,屬於景觀地區,近年來城市管理執法越來越嚴格了,所以,很多釣魚愛好者從白天轉到夜晚了。老姚說,雖然現在是冬天,夜釣人數卻一直在增多。到了春節,岸邊夜釣的人更多了。

    釣位很關鍵,高手一夜能釣20斤魚

    夜幕下的環城河上,“夜釣族”把 數十道光照在水面上,光影與浮標形成了一道幽靜的景色。

    “遊船經常開動,這河裏能釣到魚嗎?”記者提出這一疑問。老姚笑著透露了夜釣的一個“重大內幕”:夜釣時遇到大魚的幾率比白天高得多!因為魚很謹慎,特別是一些大魚,晚上才肯出來轉悠。因此,白天釣小魚,晚上釣大魚,這是業內的共識。他說:“如果你能耐心坐在這裏看,我一夜能釣20斤魚呢!”

    老姚的釣位附近停著一輛電動車,裝著一套裝備,漂盒、掛盒、拉餌盤、線盒、抄網、窩子竿、架竿,都是20多年來積累的。坐在岸邊,他的帽檐還配了一盞頭燈。他的面前,架著7個魚竿,都垂入水面。老姚取竿、甩線,展現著專業的弧線。他說:“這些年來,我把一半家當都花在釣魚上了,不過,每次只要帶上一兩條魚回家,老婆就歡天喜地,吃得美滋滋的。”

    同樣是夜釣,30歲的小劉經常熬上半夜,卻兩手空空地回家。雖然是釣友,但他們對於魚餌的配方是保密的,特別是一些老釣友,把這看作是“知識產權”,相互之間聊得再熟,魚餌的配方是避而不談的。

    小劉是去年剛迷上釣魚的,兩個月前加入夜釣行列。魚在晚上不像白天那樣活躍,經常會聚集在一個地方。但小劉夜釣時對於如何選擇合適的釣位還缺乏經驗。“我其實沒指望釣上多少魚”,他幽默地說,“我是把這裏的魚當成自家兄弟了,天天來餵他們,就當養養神吧”。

    夜釣者隨手丟垃圾,尤其是廢電池

    當然,“夜釣族”也存在一些不文明行為。桂花新村的居民吳女士說,她晚上散步時,也看到一對夜釣的情侶,把釣具擱在一邊,拉著捕魚的絲網從南園橋下往人民橋走,“一看這兩人的架勢,顯然是來偷魚的。”

    居民劉先生說,一些夜釣者在岸邊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什麼垃圾都往河裏扔。天黑看不清河面的情況,釣魚的人隨身攜帶手電筒。劉先生在覓渡橋碼頭西邊看到有人給電筒換了電池後,直接將廢棄電池扔到河裏。這些廢舊電池以1號電池居多,除了捕魚者常用的大個兒手電筒,一般人很少會用到這種電池。中國釣魚人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