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聖經》第19章<緊急救護> 勘誤 by 蘇文政 2002/7/30 材料:  〔1〕 登山聖經:譯者 平郁、邱紫穎;1999/2/1初版(商業周刊出版,臺北):第19章 緊急救護,第528-549頁。這是〔2〕的中文譯本。 〔2〕 Mountaineering-the Freedom of the Hills, 6th ed.: 19. First Aid, pp. 447-463, 1997. Don Graydon and Kurt Hanson ed., The Mountaineers, Seattle. #【1】 譯本第529頁的圖19-1,有翻譯或排版錯誤,應更正如下: 環境導因…….整體狀況(有可能影響全身)……………………………..局部狀況(只影響到身體某些部位) 熱………………熱衰竭、中暑*………………………………………………熱抽筋 冷………………失溫*…………………………………………………………..凍傷、浸足癥 紫外線輻射……………………………………………………………………….曬傷、雪盲 高海拔…………急性高山癥、高海拔肺水腫*、高海拔腦水腫* 閃電……………心肺停止*、休克*、昏迷*……………………………….燒燙傷、眼睛或耳朵受傷、神經受損 蟲咬蟲螫………蟲螫引起的過敏反應*、扁虱引起的疾病……………腫痛 蛇咬……………全身性中毒反應*……………………………………………局部組織受損 註:* 表示緊急或是有生命危險的狀況。 #【2】 譯本第530頁 〔熱中風熱中風,有時也稱為中暑〕 此處〔熱中風〕一詞原文是 heat stroke ,一般譯作〔中暑〕;而譯文中的〔中暑〕一詞原文是 sun stroke ,一般沒有翻譯。建議 heat stroke 譯作〔中暑〕,而 sun stroke 另譯或不用翻譯。這跟大家了解的腦中風無關。 #【3】 譯本第533頁,右半頁第四、五行間,漏印標題: 〔浸足癥〕 #【4】 譯本第535頁,右半頁第12行, 〔血管中已分解的二氧化碳〕,應譯為〔血流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5】 譯本第536頁,左半頁最底下〔焦躁不安〕,原文是listlessness而非restlessness,所以應譯作〔無精打采〕。 #【6】 譯本第538頁,左半頁中間, 〔左右眼球大小不一,或是眼球對光線的收縮反應左右不一〕,其中的〔眼球〕應是〔瞳孔〕才對。 《登山聖經》第19章<緊急救護>補充說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