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聖經》第19章(2)
*【1】 譯本第529頁的圖19-1(已經勘誤訂正之後的圖表)最後第二個項目:蟲咬蟲螫 其中,扁虱引起的疾病(tick-introduced illness) Tick扁虱,又譯作蜱、壁虱,不是昆蟲,而是屬於蛛形綱,蟎目,蜱總科的節肢動物,會吸食哺乳動物(家畜或野生動物)的血液,從而傳染原蟲、細菌或病毒性疾病。 經扁虱傳染的人類疾病有: Babesiosis 巴貝斯原蟲病,這是寄生在哺乳動物紅血球中的單細胞原蟲,造成類似瘧疾的高燒與溶血。分布可能全球性,人類感染較常見於北美洲與歐洲。 Lyme disease 萊姆病,這是「疏螺旋細菌」疾病,見於北美、歐、亞、澳洲等,蜱叮咬後潛伏期三天至一個月,可侵犯皮膚、腦膜、腦、神經、心臟、關節等,可延續多年。 Relapsing fever回歸熱,也是「疏螺旋細菌」疾病,分蜱傳染與虱子傳染兩型;北美洲的松鼠等齒類身上的蜱可藉由叮咬或唾液糞便汙染傳染給人;非洲、南美與中國的山區則藉體虱叮咬在人與人間傳染;潛伏期3-18天,發作時高燒、頭痛、肝破壞導致的黃疸與出血傾向、寒顫等,甚至死亡;間隔約5-7天的平靜期會再發作,這是其得名由來,但再發作時癥狀較輕。 Tularemia 土拉菌病或稱兔熱病,細菌性,主要見於北美洲,可造成皮膚局部潰瘍、發燒、肺炎、死亡等,除經蜱叮咬外可經皮膚其它傷口接觸傳染。 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落磯山脈斑疹熱,立克次體疾病,分布於美洲,會發燒、劇烈頭痛、出疹,重者可能死亡。 Q fever Q熱病,立克次體疾病,全球性分布,雖動物可經蜱傳染,人類經吸入或食入傳染。 Tick-borne-hemorrhagic fever 蜱媒出血熱,病毒疾病,見於非洲、舊蘇聯、印度。等等。 恙蟎 與扁虱同屬蟎目,會引起Scrub typhus恙蟲病,因臺彭金馬有恙蟲病,所以值得一提。恙蟎將野鼠體內的「立克次體」傳染給人,肢體結痂叮咬處、局部淋巴腺腫大、高燒頭痛為其特征,以四環黴素類抗生素治療效果極佳,但以一般常用抗生素常常無效, 如果醫師沒有及早診斷出來對癥下藥,則可能危及生命。 跳蚤、體虱也都會傳染疾病,例如回歸熱、斑疹傷寒、壕溝熱。 昆蟲會傳染疾病,最惡名昭彰的莫過於蚊子。蚊子傳染的疾病有: Malaria 瘧疾,熱帶與亞熱帶,除了避免蚊蟲叮咬外,預先服藥是預防的重要方法,但近年許多地區瘧原蟲已對奎寧或氯奎寧產生抗藥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