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黴菌寄生魚類沒有特異性,任何喜溫性淡水魚從受精卵到成魚的各階段,在合適水環境條件下都會感染,而絕大多數水黴菌是屬腐生性的,近期在局部地區因凍傷而暴發水黴病,曖水性淡水魚的致死特征是:黴菌繼發細菌性及寄生蟲感染。

從入冬到次年5月初,露天池塘的土鯪、桂花魚、白鯧、鱅、鰱和羅非魚等養殖往往在出售前剛遇上寒潮,天氣回暖時出現魚類亞急性死亡現象,尤其是不耐寒的淡水白鯧。連續低溫陰雨天氣(水溫由23℃驟然降到14℃)持續一星期後,初期死魚的鰭輕度充血,岸邊靜浮的活魚似缺氧浮頭,少數背部有青褐斑,水色灰褐或土濁色,透明度不足20厘米,多數漁民急用增氧劑和生石灰下塘,2天~4天死魚數量飈增,頻臨死亡的魚體表已經長出灰色毛團,甚至混有青綠的苔蘚,眼睛(晶狀體)白濁或蓋一層白膜,個別虹膜充血或突眼,鰭、胸部明顯出血,食欲減退,最後全塘魚類覆沒。

現場檢查

1.養殖水質指標檢測:①上述[NH3/NH4+-N]、[NO2-N]和[NO3-N]表明發病魚塘並非好水質,池塘水體本身的硝化與反硝化系統非正常運作;池水有富營養化傾向。②上下溫差層水體對流,會導致塘底泥釋出相當數量的含氮(有機)化合物並會降解、轉化;③屬於低溫期水黴病易發(流行)水溫範圍(14℃~23℃),池水升溫過程為潛伏期的致病性細菌呈幾何級大量繁殖創造了條件。

2.魚樣本解剖:①清洗魚體表後鱗片、鰭和鰓瓣完整,皮膚顯露一塊塊白斑(被凍傷皮黏膜和真皮);②鰓部黏液特多,附著汙物,內鰓蓋充血;③個別有血色腹水,少量膽汁染綠臟器。

3.顯微鏡檢查:①鰓絲末端腫脹,鰓片叢生著單枝外菌絲(+++),偶見遊動孢子(+)[直徑(估)小於10毫米];②皮膚上簇生著無隔、多胞核、分枝狀的菌絲體(+++);③鰓部偶見會伸縮活動的斜管蟲(+)。

4.細菌宏觀檢查:參見以上相關征狀,初診疑似細菌性敗血癥。

5.檢測結論:①死魚高峰時寄生黴菌已經處於生活史中有性生殖階段。②真菌條件性致病:水黴屬和綿黴屬真菌在適溫(16℃~20℃)條件下致使溫水性淡水魚患上膚黴病和鰓黴病繼發細菌與寄生蟲(斜管蟲)混合感染從而導致魚類亞急性死亡。③前期水溫過低使魚體凍傷皮膚等組織為黴菌著床、生長繁殖提供條件是內因。

機理與防控

1.健康的魚體中含有一種抗黴素,當皮膚粘膜和真皮壞死,體表的抗黴素也解體消失。因此,絕大多數水黴菌是屬腐生性的。

2.水黴屬和綿黴屬的生活史(無性繁殖簡述):在適溫條件下,黴菌的大量動孢子著床於沒抗黴素的魚體皮膚傷口或鰓片,吸取魚體組織裏的營養成分後迅速先向內(生根)再向外(長枝)萌發出內外菌絲,嚴重時黴菌絲可深入肌肉生長。內菌絲與魚傷口處的組織細胞纏繞粘附,並分泌大量的蛋白分解酶,分解魚組織中的蛋白,刺激魚機體增加黏液的分泌,病竈逐漸擴大;外菌絲大量聚集灰黃色棉毛狀。病魚表現焦躁不安(後期靜遊於水面),食欲減退,最後衰弱死亡。

3.使用殺黴劑及水質改良劑防治水黴病較見(療)效的三個時段。①當水質混濁並有腥臭味時,即:遊孢子在池水中無規律活動,未固著在魚類宿主(壞死組織)的基質上;②顯微鏡下可見著床處的遊動孢子或開始出現稀疏的菌絲體時,即:孢子著床於魚類的鰓、(壞死)皮膚等組織前後;③孢子生出細胞壁至萌發外菌絲之前(肉眼難以看到癥狀時)。

4.黴菌無性繁殖中,在顯微鏡下出現一串串念珠狀或成對的厚垣孢子,以及有性生殖階段(鏡下見內外菌絲體密集、縱橫交錯並有卵孢子開始出現)的鰓黴病,使用目前國標漁藥是難以治愈的。

防治措施

1.鰓黴與增氧:鰓黴(多為綿黴屬)的菌絲不斷向鰓組織內伸展,甚至穿入軟骨,使鰓小片腫大粘連並堵塞血管,引起血液循環和呼吸機能障礙。所以用增氧劑和開增氧機緩解不了呼吸困難、浮頭癥狀。

2.生石灰殺菌調水:pH值和水溫升高會加劇總氨中NH3的量與毒性,使魚類產生應激反應。

3.白鯧越冬沽價:囤養商品魚春後賣個好價,而白水塘患水黴病致死的魚重量在400克~700克。

4.烈性藥物治療帶病魚體的應激反應:亞甲基藍、二溴海因和二氧化氯等對魚塘消毒的藥效較強,但易對病魚產生應激反應而加速死亡,宜選用刺激性小的聚維酮碘防治魚病。

5.放苗前:魚種(粒)下塘放養前用2%~5%的海(食)鹽加20毫克/升~3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浸泡3分鐘~15分鐘。

6.桂花魚在寒潮來臨至少半個月前:全池潑灑20毫克/升~30毫克/升福爾馬林加滅蟲精,再潑灑水黴凈和強氯精(三氯異氰脲酸0.3克/立方米~0.5克/立方米)殺菌,達到抑殺斜管蟲和指環蟲以後常規消毒、預防水黴病暴發的目的;必要時,7天~10天後施用活水素類水質改良劑,下藥時多開增氧機(寒潮期間盡量少開或停開,以減慢池底水溫降速)。

7.染病的魚塘,應及時適當註換新水(註意池水溫差),再全池潑灑海(食)鹽和小蘇打(碳酸氫鈉)合劑各400克/立方米。

8.對低水溫特別敏感的淡水白鯧養殖,建議應及早起捕商品魚出售或搭溫棚過冬,以免凍傷、凍死。

9.定期投餵添加多維或Vc、魚肝油和免疫增強劑的飼料,增加魚體抗黴素的分泌及增強體質。五倍子末拌餌餵有一定療效。

10.應用復合微生態製劑酵素菌(含芽孢桿菌、酵母菌和放線菌等)對魚塘的硝化與反硝化系統的正常運作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可改善水質。鐘園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