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宜蘭在每年中秋節前後會遭受洪水,鄭金田在每年4-5月份開始放苗,中秋洪水來臨之前來收蝦,之後便開始養殖兩季香魚苗。

    臺灣東北部的宜蘭縣是臺灣水產養殖重鎮之一,擁有臺灣47個水產養殖生產區之中的7個,多以海水養殖為主,如白對蝦、香魚等。近幾年,隨著白對蝦養殖難度加大,也有部分業者嘗試養殖龍膽,以期提高養殖效益。宜蘭新水區的鄭金田是當地145公頃水產養殖從業者的典型代表。

    鄭金田是臺灣宜蘭縣五結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1班的副班長,在當地小有名氣。“他是我們這裏養得最好也是每年都賺錢的人。”臺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會長林焱坤如此評價鄭叔。

    白蝦:註重調水不用藥嘗試混養龍膽

    據鄭叔介紹,由於宜蘭在每年中秋節前後會遭受洪水,因此該地的養殖多以南美白對蝦為主,他也與其他人一樣,在每年4-5月份開始放苗,中秋洪水來臨之前來收蝦,之後便開始養殖兩季香魚苗。

    “我養蝦的觀念是不用藥,註重微生物調水。”鄭金田說,“近幾年臺灣地區的白蝦也不太好養了,發病的挺多,做好預防的工作比治療更重要,如果蝦發病了,我也不會去治。”如何預防,鄭叔笑言他不是蝦只能“猜”。根據他的經驗,關註水的清澈度、活性以及水體溫度的變化,以及常使用活菌能較好的預防蝦的發病。林會長則認為,鄭叔真正厲害之處是能把水調控好,“只有他有這個本事”。

    去年鄭叔1公頃蝦塘產量約有1萬臺斤(1臺斤=1.2市斤),而去年當地高峰期35頭左右的蝦塘頭價也有140-150新臺幣/臺斤(約合26元/斤),“雖然去年蝦價好,但產量還是比往年降了一半,也賺不到多少錢。”

    “現在有開始嘗試和蝦一起養龍膽,不過量非常少。”為了保證持續的養殖利潤,鄭叔也在尋求改變。“南部養龍膽的人很多,但目前我們這裏還沒幾個人養,我也是嘗試一下,蝦養不了了總得想想辦法。”鄭叔前年放養的3寸多的龍膽,今年已經長大9-10臺斤,“到今年年底這批龍膽應該有20臺斤左右,計劃今年年底或明年再賣。”

    香魚苗:溫度、餌料很重要

    香魚是一年洄遊魚類,是冷水性魚,水溫高於25℃就不適宜生長,而這種多籽的魚特別受日本、韓國的喜愛。由於宜蘭氣候適宜,香魚苗也成了當地比較特色的養殖品種,據不完全統計,宜蘭縣約有20-30戶從事香魚苗的養殖戶。香魚苗養殖周期短,從受精卵到賣苗一般只需3個月。當地一般是10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為第一季,1月份到4月份為第二季。

    “香魚苗的養殖也有難度,除了溫度,它對餌料、水質的要求比較高。”鄭叔介紹,香魚喜歡流水,對食物顆粒的大小非常敏感,顆粒稍微大一點就不能吞食而死亡。為了給香魚苗吃上可口的“飯菜”,鄭叔特意拿出一個池來培育生物餌料,並使用一個特製的收集裝置,通過抽水來滿足香魚苗的需求。

    “每季都能賺一點才能過活,只單單靠養蝦,日子真的很難過。”關於未來,鄭叔坦言現在自己年紀也大了,不僅自己小孩,當地也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從事水產,“也許當抽水站建好後會吸引一些年輕人來接手,這樣每年不用太擔心洪水影響”。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